close
附录 答张居士函 一、阿赖耶识到底在不在身中? 張居士問: 一、阿賴耶識到底在不在身中?您在《破斥蕭平實邪見》第九中,引用《楞嚴經》之七處征心,說明“阿賴耶識在身中”是凡夫知見,不名正見;而在《破斥肖平實邪見》卷十二中又多處言:“阿賴耶識入胎,往來生死,亦隨身往來東西南北”,這意思阿賴耶識又是在身中的,不然如何隨身往來東西南北?因此,我的困惑就是:阿賴耶識到底在不在身中? 【答】 佛陀建立 “阿賴耶識”是為了說明眾生輪回生死的現象。末學破斥蕭平實邪見,是因為蕭平實的“唯識”並不是正統法相唯識宗的唯識義理。法相唯識宗《百法明門論》裡,並沒有把阿賴耶識列在“無為法”中,而是放在生滅有為法之列。《成唯識論》裡,又說此識是因緣所成。如: 【心心所法亦非實我。不恒相續待眾緣故。餘行餘色亦非實我。如虛空等非覺性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 唯識宗的修行,正是基於觀察八識生滅運作,解一切法皆是自心識所現。而擺脫對於諸法的執著,比如:我們對於“苦、樂、不苦不樂”的執著;對於“有、無”的執著;對於“斷、常”的執著等等。 然而,蕭平實卻非要將生滅不息的阿賴耶識說成是“無形無相、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非有非無”的無為實相境界。這個實在可笑。 因此:建立在佛教法相唯識宗義理上而: 在《破斥蕭平實邪見》卷十二中言:“阿賴耶識入胎,往來生死,亦隨身往來東西南北” 在呵斥蕭平實說顛倒法,指生滅為法身時,舉: 《楞嚴經》之七處征心,說“阿賴耶識在身中”是凡夫知見,不名正見 大德問:阿賴耶識到底在不在身中? 大德,您有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對阿賴耶識不瞭解。阿賴耶識(八識、其餘七識都依賴阿賴耶識建立)含括了一個眾生的“內、外”境界:內,是所謂六根、五蘊;外,六塵、十方世界;因此,說阿賴耶識在身內,是因為,我們執著身是“我”。 二、阿赖耶识是生灭法,何时生,何时灭? 張居士問: 二、阿賴耶識是生滅法,何時生,何時滅?眾生皆有阿賴耶,生時入胎,死時輪轉,那這個阿賴耶最初是何時產生的,又在何時滅?是在涅槃或成佛時滅嗎?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麼眾生永遠都不成佛,比如經中所說永處地獄無解脫時,那這個眾生的阿賴耶豈非永遠不滅(雖然流轉生死,但應該還是有個相續,不然是誰在輪回?)?永遠不滅那不是成了常? 【答】 我們所見(山河大地、六塵境界、十方虛空)、能見(六根、六、七識等)都是阿賴耶識的業種子流注出來的。 簡單的說,阿賴耶識是投影機,我們看到的是投放出來的“海上漂流記”。而阿賴耶識不停的受身心、六識業力薰染,成就業種,引生未來生死業果。如論中說: 【諸法于識藏,識於法亦爾。更互為果性,亦常為因性。 此頌意言。阿賴耶識與諸轉識。於一切時輾轉相生互為因果。攝大乘說。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。如炷與焰輾轉生燒。又如束蘆互相依住。唯依此二建立因緣。所餘因緣不可得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二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 阿賴耶識到佛位轉成大圓鏡智。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,一直如此。如果非要指出什麼時候生,什麼時候滅。就像要求我告訴你虛空從何處起,虛空從何處滅一樣。是無記法。 因為我們阿賴耶識含藏無量的有漏、雜、惡業種和習氣,所以,從一個凡夫到成佛,要走三大阿僧祇劫的久遠時間。 經典中永處地獄,這個地獄、眾苦具、眾生自身,也都是他們自己阿賴耶識所現,佛經裡說“唯心所現”。我們現在所處人道的環境和我們的身心,也是自己阿賴耶識所現,佛經裡說“唯識所變”。地獄是因緣法,地獄所在世界壞滅,地獄也會壞滅。眾生惡業因緣盡,則出離地獄道。 三、执阿赖耶为我,有何不可? 張居士問: 有些眾生的確執著阿賴耶為我,如果不成佛還有個阿賴耶在,哪怕是個假我,如果成了佛,就連阿賴耶也沒有了,滅了,只餘一空,空性不可思議、無形無相、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非有非無,等等,但一般凡夫畢竟不知道這說的是什麼意思,如何攝受眾生修證菩提? 【答】 大德,佛教告訴我們不要執著“色身、妄想”是“我”,這種“我”不可得。真實的“我”不依賴因緣建立。佛教修行中,是要成就“六根圓通”境界,擺脫數量的束縛,一個阿賴耶識只能入一個胎,而轉為大圓鏡智,或成就六根圓通境界後,可以於無量無邊大千世界同時入胎、出胎,救度眾生。 大德,佛陀出世演說般若類經典,正是為了讓眾生擺脫“非有即無、非來即往、非生即滅”的二邊知見。讓眾生隨順佛之知見,隨順涅槃境界,得見實相,才能夠在生活中,輪回中,擺脫執取“我、我所有”帶來的貪欲,剷除貪嗔癡等煩惱。 大德,若能斷除“苦集”——貪嗔癡,即是樂。即是斷苦因。哪還有“如何攝受眾生修證菩提”的疑惑? 四,如何更明白的说明“空性、如来藏、真如、真识”? 張居士問: 三、空性、如來藏、真如、真識,只能一如即往地解說為:不可思議、無形無相、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無垢無淨,不來不去,非有非無,等等,有沒有別的普通人能理解得更明白一點的說法?當然經中都是這樣說,那世上就沒個講經能講明白的,解釋一下? 【答】 大德,佛教裡講空、如來藏、真如的經典有很多淺顯易懂的。比如《金光明經、金剛經、大般涅槃經》這些都說的直白。如: 【如來地者為三種淨故得極清淨。何者為三。一者煩惱淨。二者苦淨。三者相淨。 譬如有金鎔銷煉治既燒打已無複塵垢。為顯金體本清淨故。是金清淨不為無金。譬如水界澄渟清淨無複穢濁。為顯水性清淨。不為無水。如是法身煩惱本起悉皆清淨。是法身清淨不為無體。 譬如空中煙雲塵霧皆悉已淨。是空清淨。不為無空。如是法身一切諸苦悉皆滅盡。故說清淨。不為無體。 譬如有人於臥寐中夢見大水流泛其身。運手動足逆流而上。以其心力不懈退故。從於此岸得至彼岸。夢既覺已。不見有水彼此之岸。生死妄想既滅盡已。是覺清淨不為無覺。如是法界一切妄想不復更生。故說清淨。不為無體說於清淨。】《金光明經》三身分別品第三;梁三藏真諦譯; 五、用凡夫意識心理解佛教義理有何不可? 張居士問: 眾生學佛有幾個是證悟了再學的?如果沒證悟,當然先要用凡夫意識心理解一下義理,跟我上課學數學沒什麼兩樣的,然後抉擇是否皈依,但這成佛的根本,空,真如,卻“不是靠意識心揣測真理的人所能瞭解的”,假如一個菩薩度眾生時,講說佛法,對眾生說,我用人間的思想和語言,跟你解釋不清楚成佛是什麼意思,你證悟了,成佛了,那佛經的意思你自然就懂了。這明顯是個悖論,眾生既不明白,如何會想要成佛?那是如法的度眾生嗎? 【答】 大德,我們學佛者,應廣學多聞,具足正思維,不是不可以思維。佛教八正道中包含了:正思維。何況無量經典教導我們“正思維”,比如《心經》告訴我們要怎麼思考“空”?所謂“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正是佛陀教導我們思考的方向和方法。不知大德如何思量此句義理。 大德,末學初聞、見此句即思: 物質和虛空是相融的,不是物質滅了,露出了虛空,也不是虛空滅了,出現的物質。而二者之間實際上並沒有一定的界限。按佛經來說,物質和虛空都不可得,是無常法。無常法中,建立不了任何的“來、去;有、無;得,失”等事。 大德,佛陀教的是智慧,求的是覺悟。佛教裡沒有權威、迷信、狂熱。佛教裡具足慈悲、清淨、安詳。 大德,如果一個人學佛,卻喪失了思考、思辨、正思維和實事求是,那麼這個人已經墮入魔教之輪,而非佛教弟子。 六、最后成佛是要成个空?空是什么?空有何妙? 張居士問: 據我所知,我身邊好多學佛人,都不明白最後成佛是要成個什麼,成個空?空是什麼?空有何妙?說白了,眾生在世間輪轉是苦,要出離。出離了,成個空,那應該就是樂啊,要不然怎麼教人離苦得樂呢?那這個空,非斷非常,非有非無,樂在何處?比如阿彌陀佛極樂世界,種種樂,經中有言,而空之樂,經中是否也有言呢?我的意思,現在談空很容易,談談而已,但空非頑空,非斷滅空,非斷滅處何在?卻少有人解釋清楚。我因學佛不深,這些基本問題也是不大明白,看各種佛書,也沒看到解釋明白的。看到您在《破斥蕭平實邪見》系列文章中講說阿賴耶和空性,因此冒昧請教。還望慈悲接引。 【答】 大德,因空故,如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因空故,如來說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。因空故,佛說一切法不可得。 大德,佛教成佛之後,居無量淨、穢國土,現無量種種身形,救度無量種種眾生,演說無量佛法,入無量深妙三昧,現無量神通變化,與無量諸佛大菩薩、阿羅漢聚會,身口意常得無量禪定妙樂。 七、是谁在轮回?轮回是怎么发生的? 張居士問: 然其實我最根本的疑問就是:是誰在輪回?輪回是怎麼發生的?這貫串輪回中無數生死的那根主線是什麼?前世造作,後世受報的那個主體是誰?我跟我的前世,從生滅法,因緣法來說,明顯不是一個人,為什麼是我在受報?既然有因果報應,那就說明,我和我的前世,雖然不是一個人,一切都因生死無常而發生了變化,但必定有一個東西沒有變,能證明前世那個我,和現世那個我有個直接的一對一的因果關係。權且稱為這個東西吧,雖然它無形無相。這個東西是不是就是阿賴耶? 【答】 1,大德,無有“我”在輪回,輪回中無“我”。如果真有個“我”在輪回,也不可能有解脫生死、涅槃寂靜了。 2,大德,因眾生執取有“我”,“我”執故,起“我所”,因固執“我”,故起身心,有身心故有世間等六塵。 3,大德,依“我”執故,造作善惡因果,成就業種。我們本具不生滅如來藏,隨持業種、現業種故名“阿賴耶識”,非不生不滅墮入生滅。 譬如:鏡湖倒映雲天人物等像,非湖持諸像,非湖生諸像,湖本無來去,諸像自生滅。如來藏亦複如是,眾生輪回,依之建立,而本無生滅。而眾生虛妄業報流轉生滅,業種依持現“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”,世世建立六識、六塵等事,種種現象,為方便眾生解脫“我執、法執”,建立名稱為——阿賴耶識。 八、人死的时候阿赖耶在哪里?那这时阿赖耶灭了吗? 張居士問: 如果說是因阿賴耶而現輪回相。那麼我就思維,這人死的時候阿賴耶在哪裡?那這時阿賴耶滅了嗎?如果是當時斷滅,滅盡,此不為佛說,因為這是斷滅法。正因不斷滅,所以接下來人死之後,或現中陰身,或現六道身,這中陰身或六道身,應當也是阿賴耶的一種相續流轉相,而不是前身及阿賴耶完全斷滅後隨機又生起的,如果是隨機又新生的,那就如同唯物科學所說,生命只是自然界的偶然,是完全的生理化學作用結果。當然也就不會有因果,也不需要再學佛。從阿賴耶所現境界來講,當然是念念生滅,因為每一念都有因果,有熏習種子,但從阿賴耶之有相續來說,它又未滅,此滅彼生,業因業果,相續不斷。也就是說,阿賴耶的相是生滅,而性是不滅的。也難怪蕭平實居士會認為有一個阿賴耶心體恒常在,不隨生死斷滅。當然,心體這個概念可能是蕭居士所造,但意思是能明白的。即便我不用心體這個詞,我也可以說,阿賴耶的相是生滅的,但種子是不滅的,業力是不滅的,種子滅了,業力滅了,何來因果輪回?那我也會認為這個種子、業力是個不滅的東西。如果按師兄所言,我執著於這個種子或說是業力,是不是也跟蕭居士執著于心體是一樣的呢?師兄也說:“阿賴耶識到佛位轉成大圓鏡智。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,一直如此。”這是不是就是說阿賴耶識在到佛位之前,一直都在啊?生滅只是相,只是種子流轉流注,無關本體啊?即便成了佛,也是轉成了大圓鏡智,而不是斷滅呀? 【答】 1,大德,蕭平實根本不懂得《成唯識論》在說什麼,你最好去熟讀一下《成唯識論》。 2,大德,前郵件中、上文中,都已經說明,阿賴耶識是因緣法,單要分清阿賴耶識跟如來藏的差別。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,而阿賴耶識是如大海生滅不停歇,是需要澄靜,淨治,熄滅無量煩惱業力及業習氣的。 3,大德,蕭平實將生滅阿賴耶識“等同”於不生滅如來藏、法身,並且建立“法身隨身動轉、法身固守在佛身內”這種邪見邪說,是根本不懂阿賴耶識的明證。 《楞伽經、成唯識論》中,阿賴耶識現內(身心六根)、外(山河大地六塵)境。蕭平實的邪見就如同有人在夢中色相端嚴,富甲一方,妻妾成群,夢醒建立邪見:“夢裡的人才是我”,你認為他的見解對嗎?實為愚人,夢裡所見山河大地、屋宅、身體等都是自心所現。 【佛告大慧。諸識有二種生住滅。非思量所知。諸識有二種生。謂流注生及相生。有二種住。謂流注住及相住。有二種滅。謂流注滅及相滅。諸識有三種相。謂轉相業相真相。大慧。略說有三種識。廣說有八相。何等為三。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。】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卷第一; 4,大德,業力、種子生滅不停,阿賴耶識不刹那止住,有誰是為了求無常法而來修行的?!大德,如下明說阿賴耶識是因緣生法。 【心心所法亦非實我。不恒相續待眾緣故。餘行餘色亦非實我。如虛空等非覺性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 【阿賴耶識與諸轉識。於一切時輾轉相生互為因果。攝大乘說。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。如炷與焰輾轉生燒。又如束蘆互相依住。唯依此二建立因緣。所餘因緣不可得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二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 九、空性即是佛性吗?空即是真如吗?空即是如来吗? 張居士問: 師兄在駁蕭居士時,(請原諒,我不是蕭平實居士的弟子,但我仍尊稱他為居士,因為我認為義理之辯無關人格),曾說,如果非要說有一個阿賴耶心體,那這個本體只能說是空性。我不反對萬法皆空的空性,但我的問題又來了:空性即是佛性嗎?空即是真如嗎?空即是如來嗎?如果說,空即是真如,那就是前一個阿賴耶相滅後,共本體空性,真如,又生出了一個阿賴耶相導致生死流轉。那也就是說,佛性導致生死流轉。請原諒我,這不是我的觀點,只是邏輯推理的結果。並且,空性中又生起一個阿賴耶,這個空性是怎麼把這個阿賴耶,和前世那個阿賴耶聯繫在一起,讓它承受因果報應的? 【答】 1,大德,諸法無二相,佛性既是空,既是空性;空性既是空,既是真如,既是如來;空既是空性,空具足空,故名空性;諸法不具“生”性,諸法遷流畢竟至“滅”故。諸法不具“來、去”性,諸法“來、去”畢竟不可得故。 2,大德,阿賴耶識刹那流注,猶如爆流,業種無量,如大海,刹那生滅如海浪,境界風吹起貪嗔癡,成就無量業種。你說“前一個阿賴耶相滅後,共本體空性,真如,又生出了一個阿賴耶相導致生死流轉。”,這個非是正知見。 3,大德,空性如虛空本無生滅,而病眼之人,見虛空中天花生滅不息。如來藏、法身、本性、真如、空、空性如虛空。眾生流浪生死如病眼所見空華。於空華中,眾生迷執一類為自身心。滿天空生滅華名為阿賴耶識。 4,大德,眾生各個造業,各個受報。同業相見,異業則不見,如《楞嚴經》中有詳細解說。 十、万法皆空,大圆境智空不空?大圆境智是相还是体?是不是大圆境智=空? 張居士問: 還有,萬法皆空,大圓境智空不空?大圓境智是相還是體?是不是大圓境智=空? 請原諒,我不擅長引經據典,只長於思辯,心中所疑,望與師兄探討,以期受益。 另:我是東林寺大安法師座下皈依弟子,心歸淨土,但我好究義理,是有這些疑問。阿彌陀佛! 【答】 大德,空不是“無”,空不是“有”。大圓鏡智非是“有、無”二義,所能測度。如同有人夢中先得黃金百箱,後複丟失。其人夢醒說自己獲得黃金百箱,丟失黃金百箱,都名虛妄、戲論。夢本虛妄不實,何況夢中得金?失金?君,尚不知執著根本所在,思量“大圓鏡智”是體?是相?皆非正思維。 大德,修行佛法不廣學多聞,克己實踐,則易受邪見邪師蠱惑。是魔民種子,非佛教弟子之行。 本人師從東林寺首座,本通和尚座下。 山人合十 十一、张居士偈 【張居士】 師兄好: 我們也算是同門,還是有緣。再次敬謝!師兄引經據典,答我所疑,長我識見。其實,阿賴耶與如來藏,在佛教經論之中,有歷史發展,一直到近代,也有不少爭論。即使同樣經典,各人各解,古已有之。實在是見仁見智。凡夫未證悟之前,學習討論都是必要的,但也不可過執名相。現在很多的論說,都落於文字遊戲之中,互相之間其實不能如實理解本義。正所謂,凡有言說,皆屬虛妄。如果不能解說清楚,反而誤人。最要緊自己精勤修證,自修自得啊。我最近學習一些關於阿賴耶識和如來藏的義理,也有所悟。從師兄這裡也受益不少。我在與師兄討論這幾日,其實也在理清思路。現將我近日所悟,草為一偈,且貽師兄一笑: 理悟有感 【眾生之本心,法界之源起。染為阿賴耶,淨為如來藏。彼識與彼藏,非一亦非異。眾生阿賴耶,非斷亦非常。若著斷見窟,世間無輪回。若秉常見執,諸佛不出世。清淨如來藏,即是淨菩提。論性即是空,妙有稱為藏。不可執頑空,生於斷滅想。常樂我淨者,即是如來藏。心佛與眾生,本來無二致。敬俗如敬佛,不作分別想。一切諸眾生,皆是善知識。反正有教益,常離是非別。眾生何有過?皆是自心現。責人當戒慎,不悟成妄語。不如自精進,樂求於菩提。佛法本無法,法法無高下,但能致菩提,一切皆佛法。心若真清淨,能修一切法。心若不清淨,遇佛亦不識。】 願與師兄互為善知識。 阿彌陀佛! 再次感恩垂複!合十問訊。 【答】 大德,您好: 聞自古有“空、有”之爭。此“爭”是凡夫事,非諸聖賢。何以故?色既是空,空既是色故。空非有無、不與有無相對,如何言“空、有”爭? 大德,唯識宗建立之阿賴耶識屬因緣法,非無為法。此事可見《楞嚴經》彌勒菩薩圓通章。修行之事,自是步步履踐而來,草草事之,終落空亡。 大德所書偈,義理無暇,儘量遠離蕭平實邪說為好,我師先於寶峰寺參禪、後至東林寺念佛。本人曾數至東林參拜。異日有緣,必于東林蓮池畔請益。 山人合十 2018年11月16日(星期五) 下午3:08 博客http://blog.sina.com.cn/dinghu;唯一邮箱:pizhifo@qq.com;唯一QQ:153094185;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