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破斥蕭平實邪見 卷十二
   
捌,《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》说法身不来不去
   
   如蕭平實狂言道:
   [法身即是如來藏,即是阿賴耶識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[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賴耶、異熟、無垢識、如來;]《A25:《真假開悟》2009繁簡版.CHM》
   
   法身無來無去、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。
   阿賴耶識入胎,往來生死。亦隨身往來東西南北;阿賴耶識具足“來、去”生滅相,故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經雲:
   【佛法身者不可思議,無相無形,不來不去,非有非無,非見非不見,如如實際,不去不來,非無非非無,非處非非處,非一非二,非淨非垢,不生不滅。我見如來亦複如是。”】《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》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;
  
   是故,蕭平實言“法身即是阿賴耶識、如來即是阿賴耶識”者,是在誹謗“法身、如來也是生滅法”。名為不善思維所起邪見,是有罪思擇所起邪說,是智者之所訶毀者。
   
玖,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说如实不来不去
   
   如實者無有來、去相,一切生、滅息。
   而阿賴耶識入胎,往來生死。亦隨身往來東西南北;阿賴耶識具足“來、去”生滅相,故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經雲:
   【如實說法。如實者不異。如實者不來不去相。一切虛偽息。是名如實。……
   複次大慧。菩薩摩訶薩。以此正智不立名相。非不立名相。舍離二見建立及誹謗。知名相不生。是名如如。大慧。菩薩摩訶薩住如如者。得無所有境界故。得菩薩歡喜地。】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卷第四;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;一切佛語心品之四;
  【如如】
   如如者,不變不異,真如之理也。謂由前正智,觀察名相,皆悉如幻,非有非無,名相本空,即真如理。理因智明,智因理髮;以智如理,以理如智;是為如如也。FROM:【《三藏法數》明·一如等 撰】
   
拾,《大宝积经》说阿賴耶识生灭事
   
   “來”者,是聚會義、生起義;“去”者,是散義、壞義、變異義。具足“來、去”者,既是生滅法,且“來、去”是二邊妄想計著。而阿賴耶識往來生死,入胎、隨身往來、坐臥,是故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《大寶積經》中佛陀說阿賴耶識住身,入胎等生、滅事。如:
   卷120【爾時廣博仙人白言:“世尊,施之差別我已了知,雲何此識住於身中?………”
   佛言:“大仙,猶如國王住於城中………如是識王住於身城。……爾時彼識如福盡王,棄城而走,別住城國。……複次大仙,此識微細不可色見,無有諸根,亦不相離。……命終之後見持鬘天父母和合如膽部人,便為愛風飄入胎藏。……時彼天子漸為熱病之所逼迫,遍體火現,炎焰雖加而無熱惱,心猶快樂,從彼而沒,人間受生,在於胎中。”】
   故知阿賴耶識入胎,往來生死。亦隨身往來東西南北;阿賴耶識具足“來、去”生滅相,故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
   
拾壹,《大宝积经》说一切法不來不去自性空寂
   
   “來”者,是聚會義、生起義;“去”者,是散義、壞義、變異義。具足“來、去”者,既是生滅法,且“來、去”是二邊妄想計著。而阿賴耶識往來生死,入胎、隨身往來、坐臥,是故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經雲:
   【謂諸菩薩。應當解了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不動不住不來不去自性空寂。於彼空性亦不執著。何況於相起執著想。彼空性中無有相想。若彼空中無有相者能入。】《大寶積經》卷第五;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;第二無邊莊嚴會無上陀羅尼品第一之二;
   
拾贰,《八识规矩颂》说明第八识是生灭法
   
   “來”者,是聚會義、生起義;“去”者,是散義、壞義、變異義。具足“來、去”者,既是生滅法,且“來、去”是二邊妄想計著。而阿賴耶識往來生死,入胎、隨身往來、坐臥,是故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《八識規矩頌》雲:
   【浩浩三藏不可窮,淵深七浪境為風,受薰持種根身器,去後來先作主公。】唐 三藏法師 玄奘 作;
   【去後來先作主公
   此識是總報主故。有情投胎時最先。命終時居後也。依憑經(即雜寶藏經)論(即瑜伽與攝論)略辨此識舍出之處。總括經論。頌曰。善業從下冷。惡業從上冷。二皆至於心。一處同時舍(二論之義)頂聖眼生天。人心餓鬼腹。旁生膝蓋離。地獄腳板出(經義)謂經論異者。經驗六趣差別。論明善惡兩途。蓋六趣亦不出善惡也。即前生死心也。】《八識規矩補注》卷下;明魯庵法師普泰補注
   如上論、注可知,玄奘法師對於八識的定義,是往來生死中,入胎時最先到,命終時最後舍離色身。既然八識具足來往之相,具備生、死之事,當然是生滅法。而“真識” 或“真相、真如、如來藏”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。
   
拾叁,《成唯识论》说明第八识是因緣生法、緣起法
   
   緣起者,是聚會義、生起義;緣滅者,是散義、壞義、變異義。阿賴耶識是因緣生,是生滅法。而阿賴耶識與前七識——末那識、意識、眼耳鼻舌身識,互為因果,輾轉相生,是故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論雲:
   【心心所法亦非實我。不恒相續待眾緣故。餘行餘色亦非實我。如虛空等非覺性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
   【諸法于識藏,識於法亦爾。
   更互為果性,亦常為因性。
   此頌意言。阿賴耶識與諸轉識。於一切時輾轉相生互為因果。攝大乘說。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。如炷與焰輾轉生燒。又如束蘆互相依住。唯依此二建立因緣。所餘因緣不可得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二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
   如論雲:
   
拾肆,《大乘显识经》说阿赖耶识生死流转
   
   第八阿賴耶識,隨因緣入生死流;因緣散故,第八阿賴耶識變遷流轉,捨身受他報。阿賴耶識是因緣生,故是生滅法。而阿賴耶識與前七識——末那識、意識、眼耳鼻舌身識,互為因果,輾轉相生,是故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。如經雲:
   【月實童真。複白佛言世尊。將死之時。雲何識舍於身?雲何識遷於身?雲何識知今舍此身?
   佛告月實。眾生隨業獲報。識流相續持身不絕。期畢報終識棄捨身。隨業遷受。譬如水乳和。煎以火熱力。乳水及膩各各分散。如是月實。眾生命盡以業力散。形骸與識及諸入界。各各分散識為所依。以取法界及法界念並善惡業遷受他報。】《大乘顯識經》卷下;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;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;
   
   
第三章 萧平实毫無修證
   
   蕭平實並沒有開悟,開悟是徹見如來法身境界的。怎麼可能還會拋出讓人啼笑皆非的觀點?!例如:“法身在身內”。
   蕭平實並沒有一丁點學識可言,如來法身境界許多大乘經典都說了。要多無知才能拋出令人大跌眼鏡的觀點?!例如:“真如不是實體法”。
   我們下面就略舉一些,這位自吹“二地、三地、法王”蕭平實的可笑觀點。
   
一,萧平实建立“诸佛的‘法身’是蜷缩在身内的第八识”邪见
   
   如不學無術的蕭平實狂言道:
   [法身即是如來藏,即是阿賴耶識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[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賴耶、異熟、無垢識、如來;]《A25:《真假開悟》2009繁簡版.CHM》
   上面是蕭平實認定的“法身、阿賴耶識”,下面看看他是如何讓它蜷縮進諸佛的體內的。如蕭平實誑言:
   [未到佛地者仍有局限,不能遍一切處示現,故經雲“譬如真如,是佛境界。”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色身涅盤後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,依舊不是遍滿虛空充塞宇宙,不可將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誤解為遍滿虛空充塞宇宙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非是遍滿虛空;
   [法身在眾生身中名為眾生。法身打破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,在菩薩身中名為菩薩。法身斷盡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,在佛身中名為世尊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蕭平實的言論,純屬胡說八道,言不及義。
   
   蕭平實是依據《八識規矩頌》“受薰持種根身器,去後來先作主公。”建立妄想,認為佛有一個“阿賴耶識”,蕭平實稱為“真如”蜷縮在“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”。
   因為這只“阿賴耶識”的“鬼”,所以才有後來佛陀在我們這個世界降生、入胎……八相成道的事。並且認為,佛陀涅槃之後,這只“阿賴耶識” 的“鬼”又跑去色究竟天,鑽入色究竟天“佛陀”的“報身”裡,繼續過生活。
   
(一)一切诸佛示现成佛,悉无化生
   
   我們這裡,不說佛在十方無量、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裡示現:處兜率天,降神母胎,出生行七步,剃髮出家,樹下成佛,涅槃。
   單單說說我們娑婆世界,就有1000*1000*1000個兜率天、忉利天、閻浮提(地球)。也就是說,娑婆世界至少會有1000*1000*1000個最後身菩薩(釋迦摩尼佛)分別住在不同的兜率天上;
   娑婆世界,只有一個色究竟天。而最後身菩薩(釋迦摩尼佛),在色究竟天成就報身;
   娑婆世界至少會有1000*1000*1000個最後身菩薩(釋迦摩尼佛),由兜率天沒、降神閻浮提母胎中,示現受生;
   娑婆世界至少會有1000*1000*1000個最後身菩薩(釋迦摩尼佛),在閻浮提示現出家、成佛、涅槃……等八相成道;
   也就是說娑婆世界,有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,每個閻浮提都會有一尊釋迦摩尼佛(最後身菩薩)。
   因此,蕭平實說:“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”純屬邪見、邪說,言不及義。
   如果按照蕭平實的邪見。那麼一個人成了佛,只有一個 “阿賴耶識”或“真如”,住在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的,其中一個閻浮提(地球)上的“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”。
   那麼其他999999999個閻浮提(地球)中的“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”沒有“阿賴耶識”或“真如”住著?!
   如果有人說,其餘999999999個“最後身菩薩”都是化身。
   答曰:這是無知戲論。化身怎麼降神?怎麼入胎?怎麼住胎?怎麼出胎?
   這是無知戲論。化身需要降神嗎?需要入胎嗎?需要住胎?需要出胎嗎?
   
   並且,【一切諸佛悉無化生】示現,即諸佛都是示現受生,而不是示現“化身”。除了被喇嘛教吹上天的“蓮花生”是化生。
   如下文中廣明之。《四十卷大般涅槃經》中,師子吼菩薩問曰:【如來世尊得八自在,何因緣故不化生耶?”
   佛言:“善男子,一切眾生四生所生,得聖法已,不得如本卵生、濕生。善男子,劫初眾生皆悉化生,當爾之時佛不出世。善男子,若有眾生遇病苦時,須醫須藥;劫初之時眾生化生,雖有煩惱,其病未發,是故如來不出其世。劫初眾生身心非器,是故如來不出其世。
   善男子,如來世尊所有事業勝諸眾生,所謂種姓、眷屬、父母,以殊勝故,凡所說法,人皆信受,是故如來不受化生。
   善男子,一切眾生父作子業,子作父業,如來世尊若受化身則無父母,若無父母,雲何能令一切眾生作諸善業?是故如來不受化身。
   善男子,佛正法中有二種護:一者、內,二者、外。內護者所謂戒禁,外護者族親眷屬。若佛如來受化身者則無外護,是故如來不受化身。
   善男子,有人恃姓而生憍慢,如來為欲破如是慢故,生在貴姓,不受化身。
   善男子,如來世尊有真父母,父名淨飯,母名摩耶,而諸眾生猶言是幻,雲何當受化生之身?若受化身,雲何得有碎身舍利?如來為益眾生福德故碎其身而令供養,是故如來不受化身。一切諸佛悉無化生,雲何獨令我受化身?”】卷第三十三;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七;
   是故,說私生子“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”的言論純屬無知戲論,名為詆毀如來;
  
(二)一人一只鬼
   
   佛陀在地球涅槃之後,按蕭平實的可笑言論:佛陀“色身涅盤後(阿賴耶識或真如)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,”。
   這就可笑了,“佛”在地球沒涅槃的時候,身上住者一隻“鬼”(阿賴耶識或真如),等“佛”在地球涅槃後。這只“鬼”又跑去色究竟天上,鑽進“佛”的報身裡繼續住著?!
   哦,原來蕭平實認知的“真如”也是來去生滅的?!
   哦,原來蕭平實認知的“真如”也是鑽牆爬灰的主?!
   難怪蕭平實會自吹“二地、三地、法王”,這種佛學水準,難怪“正覺同修會”的人99.99% 都學殘了。
  
(三)如来法身周遍法界
   
   法界包括了十方虛空、十方無邊無量不可說恒河沙數世界微塵數世界。如:
   【法界】
   謂意所知一切諸法,名為法界。FROM:【《三藏法數》明·一如等 撰】
   佛教佛經中廣說如來法身周遍法界,即周遍盡虛空界,盡所有世界。如經雲:
   【諸佛體用無差別,如千燈照互增明。
    智慧如空無有邊,應物現形如水月。
    無邊法界常寂然,如如不動等虛空。
    如來清淨妙法身,自然具足恒沙德。
    周遍法界無窮盡,不生不滅無去來。
    法王常住妙法宮,法身光明靡不照。】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卷第一;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;序品第一;
   
   佛教佛經中廣說如來法身周遍法界,即周遍盡虛空界,盡所有世界。如經雲:
   【一念於一切處為一切眾生示成正覺是菩薩園林,法身周遍盡虛空一切世界故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五十四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二;
   
(四)诸佛没有阿赖耶识
   
   諸佛沒有往來的、入胎的“阿賴耶識”。因為諸佛已經斷除一切生死因緣、種子、業習氣等。怎麼還會有往來的、入胎的“阿賴耶識”?!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上升娑婆大千世界——唯一“色究竟天”中,示現成就報身。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上升兜率天宮,作彼天王,補處佛位;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降神母胎; 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住胎; 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出胎; 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行七步; 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出家;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成佛;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說法、度眾生;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涅槃;
   因此,釋迦摩尼佛,能夠於娑婆大千世界——唯一“色究竟天”中,示現隱沒。而彌勒佛,則上升娑婆大千世界——唯一“色究竟天”中,示現成就報身。
   同時,彌勒佛,能夠於1000*1000*1000個閻浮提(地球)中,示現上升兜率天宮,作彼天王,補處佛位;
   上述僅僅是依一個大千世界而言,還沒有說無量無邊大千世界,還沒有說無量無邊世界種,還沒有說無量無邊世界海。
   
   1,因此,蕭平實自吹“釋迦摩尼佛現在在色究竟天”純屬杜撰戲論。是枉顧色究竟天上,彌勒佛已經成就之報身佛,而欺騙大眾。
   2,如果按蕭平實的諸佛有一隻叫“阿賴耶識”的“鬼”,那麼到這裡,這“佛”成佛後,就有了1000*1000*1000只“鬼”(阿賴耶識),才能符合蕭平實的邪說。這些“鬼”即能夠合體為一,鑽入“色究竟天”上戀棧的“報身”體內,還要能夠瞬間如原子分裂一般,分出1000*1000*1000只“鬼”去一個大千世界內做事。
   
   如上已是荒誕至極。事實上,諸佛根本沒有所謂“阿賴耶識”龜縮在體內。因為,諸佛法身周遍法界,含括十方虛空界。早已經轉八識成為四智,哪裡有什麼生死輪回的阿賴耶識?!
   
(五)萧平实根本不懂唯识义理
   
   如果是真正的唯識法相宗佛子,根本不會有這種邪見:“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色身涅盤後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”。
   如果曾經研讀過《成唯識論》,根本不會產生這種邪說、邪見。因為論中,玄奘法師已經破斥這種邪見了。如論雲:
   【三者執我體常。至細如一極微。潛轉身中作事業故。初且非理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
   
   而,唯識法相宗法義同於般若波羅蜜,都是要破除各種執著,而蕭平實卻拼命要建立“八識是我”的邪見。唯識宗認為“八識”等心、心所法是因緣所生,是無常法。如論雲:
   【心心所法亦非實我。不恒相續待眾緣故。餘行餘色亦非實我。如虛空等非覺性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
   
   唯識法相宗根本的成就是要轉八種識成就四種智。而不是一直養著身體裡的這只名為“阿賴耶識”的鬼,直到成佛後,開始玩“分裂、合併”的遊戲。如:
   【四智】
   (名數)法相宗所立如來之四智。凡夫有八識,至如來轉為四智。
   一大圓鏡智,轉第八識者。如有漏之第八識變依正二報而持有情之身。此智變如來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,猶如大圓鏡中現一切之色像,故名大圓鏡智。緣境無邊,照法界之事理,故又名一切種智。即如來萬德之總本也。
   二平等性智,是轉第七識者。反於第七識之我見而達無我平等之理,於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之智也。
   三妙觀察智,轉第六識者。妙觀察諸法之相,而施說法斷疑之用之智也。
   四成所作智,轉眼等五識者。為利一切凡夫二乘類成種種變化事之智也。如來之現化身化土及諸神通所作,皆智之作用也。見唯識論十、百法問答鈔八。FROM:【《佛學大辭典》 【丁福保 編】】
   
(六)萧平实根本不懂“大圆镜智”境界
   
   如果是真正的唯識法相宗佛子,根本不會有這種邪見:“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色身涅盤後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”。
   如果曾經研讀過唯識法相宗《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》,根本不會產生這種邪說、邪見。因為,窺基法師究竟了達“大圓鏡智”含括盡虛空界、盡世界、盡法界之義,故說“法身周遍法界”。如論雲:
   【有金色光猶如霞雲遍舍衛國處處皆雨金色蓮華。
   贊曰。第二明雨華有三。一光形二光處三雨金色蓮花。光形如霞雲者。表佛法身周遍法界化身隨物猶如霞雲。蔭四生故。說法雨故。慈悲如雲。】《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》大慈恩寺基撰;
   
   又如蕅益法師《起信論疏》中詳細闡述了真如體、相、用皆遍法界的事實。如疏雲:
   【又智慧所證。即真如體。體遍法界。智慧圓滿。即真如相。相遍法界。福德圓滿。即真如用。用遍法界。體遍法界。則法身周遍法界。相遍法界。則報身周遍法界。用遍法界。則化身周遍法界。】《大乘起信論裂網疏》卷第五;靈峰蕅益沙門智旭述;
   
   如上可知,蕭平實不僅毫無修證可言,而且不懂唯識法相宗義理,並且建立邪見、邪說,名為詆毀如來,詆毀三寶。
   
二,《入楞伽经》说明第八识是生滅法,如來藏不生不滅
   
   《入楞伽經》中,佛陀用大海比喻如來藏,不生不滅;阿賴耶識喻為大海,波浪不斷絕,具足生滅、高下;隨境界風,成就阿賴耶識如“海浪”種子,此是散義、壞義、變異義。雖然大海波浪不斷,生生不息,但大海仍是具足生滅的生滅法。終究要捨棄生滅相,而如來藏才是真正不生不滅的,是阿賴耶識之體性。
   如《心經》雲:“色即是空”。以色法體性既是空故。亦如阿賴耶識依如來藏為體、為性。是故,經雲:“阿梨耶識者。名如來藏”。
   而空不在色法之中,即空、色不相在;如來藏不生不滅,不在阿賴耶識中,即如來藏、阿賴耶識不相在。如經雲:
   【大慧。阿梨耶識者。名如來藏。而與無明七識共俱。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。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。餘七識者。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。七識由彼虛妄因生。不能如實分別諸法。觀於高下長短形相故。執著名相故。……
   大慧。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。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。如來藏識不生不滅。】《入楞伽經》佛性品第十一;
  因此蕭平實邪見立顯。
  
(一)萧平实诋毁法身、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
   
   如蕭平實誑言:
   [法身即是如來藏,即是阿賴耶識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 
   
   “阿賴耶識”隨因緣業報遷流故,捨身入胎等,即是生滅法。而法身、如來藏不生不滅,哪裡來的“隨因緣業報遷流”之事?!
   因此可知,蕭平實根本不曾開悟,不懂諸法實相、不生不滅第一義諦,顛倒說法,與如來諍,名為趣三惡道者,名為詆毀三寶。把因緣所生、緣起之法——阿賴耶識,說成法身、如來藏,實屬戲論,言不及義。
  
(二)萧平实偏執“如来藏”在众生身中
   
   如蕭平實狂言道: 
   [如來藏在眾生身中,不在虛空。引經為證;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錄;
   
   這樣的言論實屬凡夫知見。因蕭平實並未開悟,未能擺脫凡夫二邊知見的業惑,因此墮在“相在”邪見,說:“如來藏在眾生身中”。而如來藏不生不滅,怎麼會在生滅法中?!怎麼會在眾生身(生滅法)中?!
   十方世界、虛空、山河大地都是如來藏所顯。如經雲:
   【佛興慈悲哀湣阿難及諸大眾。發海潮音遍告同會。諸善男子我常說言。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。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。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。認悟中迷晦昧為空。空晦暗中結暗為色。色雜妄想想相為身。聚緣內搖趣外奔逸。昏擾擾相以為心性。一迷為心。決定惑為色身之內。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。鹹是妙明真心中物。譬如澄清百千大海。棄之唯認一浮漚體。】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卷第二;
   
   因此偏執“如來藏”在眾生身中,就猶如有鯨魚說“整個太平洋在自己體”一樣可笑。
  
(三)如来藏不在阿赖耶识中
   
   如來藏(如來藏識)不生不滅,怎麼可能會在生滅的因緣所生的——阿賴耶識中?!猶如有人偏執十方虛空在自己體內一樣可笑。且如經雲:
   【大慧。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。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。如來藏識不生不滅。】《入楞伽經》佛性品第十一;
   
三,萧平实故意混淆“第八阿赖耶识”和“如来藏、法身”定义
   
   如蕭平實狂言道:
   [法身即是如來藏,即是阿賴耶識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 
   如蕭平實狂言道:
   [法身在眾生身中名為眾生。法身打破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,在菩薩身中名為菩薩。法身斷盡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,在佛身中名為世尊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[此真心阿賴耶識雖住於身中而無所住,非形非色故無所住,六入不會故無所住,無分別性故無所住,本性清淨故無所住,非善非惡故無所住,遠離能所分別故無所住,不落境界故無所住。於無所住中卻能於行住坐臥乃至睡著無夢時,分分秒秒刹那刹那而生其心,乃至昏迷死亡住胎之中,意識不能覺知之時,祂依然刹那刹那不斷地生其心。末悟之人不能知此,大悟之人少分知之,過牢關者能多分知。此乃佛世尊無上甚深密意,凡執著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靈知妄心而不肯死卻者,乃是著我著有之人,不應為他宣說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之密意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
   蕭平實通過故意混淆“阿賴耶識”與“如來藏、法身”之間的定義,把生滅的因緣所生的“阿賴耶識”包裝成不生不滅的“如來藏、法身”。而事實上,佛教經典中非常明確的剖析了二者之間關係。
  
(一)“如来藏、法身”若有住处即是无常 
   
   “如來藏、法身”不生不滅,是不會有“住處”的。如經雲:
   【善男子。若言佛性住眾生中者。善男子。常法無住若有住處即是無常。
   善男子。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。若有住處十二因緣不得名常。
   如來法身亦無住處。法界法入法陰虛空悉無住處。佛性亦爾都無住處。】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二十九;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;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;
   
   以此可知蕭平實固執“阿賴耶識、法身、如來藏”住在眾生身內者,名為邪見,名為無知,名為二邊知見。
  以此可知蕭平實固執“阿賴耶識、法身、如來藏”住在眾生身內者,是不知不解諸法實相境界,不曾明心見性。
  
(二)萧平实引佛教经典为自己的邪说作“证明”
   
   如蕭平實狂言道:
    [如來藏在眾生身中,不在虛空。引經為證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目 錄;
   如蕭平實為建立邪見——“阿賴耶識、法身、如來藏住在眾生身內”,於是在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一文中引經曰:
   《入楞伽經》卷三:“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:世尊,如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,具三十二相,在於一切眾生身中,為貪瞋癡不實垢染陰界入衣之所纏裹,如無價寶,垢衣所纏。”
   《如來藏經》佛雲:“善男子,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,有如來藏常無染汙,德相備足如我無異。又善男子,譬如天眼之人觀未敷花,見諸花內有如來身結咖跌坐,除去萎花便得顯現;如是善男子,佛見眾生如來藏已,欲令開敷,為說經法,除滅煩惱,顯現佛性。”又雲:“我已佛眼見,一切眾生身,佛藏安穩住,說法令開現。”
    
   如上,經中所說:“如來藏……,在於一切眾生身中”、“如來法身……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”,此等文句義理略說有三:
   1,眾生執身為我,佛陀善誘眾生欲明本具“不變不異,無增無減”之“法身、如來藏”故作是說;
   2,一切眾生身不離五蘊境界,五蘊攝內、外境。因此眾生身,不離六趣(道),不離十方虛空界、地水火風等大種。故此是隱說,實義為:“身心內外、十方國土、無邊虛空皆依眾生本性(法身、如來藏)而現”;
   3,以一切眾生若身、若心皆無所住,不住來、去相,不住生、滅相,故作是說;
   而蕭平實不知不解如上義理,竟然偏執“阿賴耶識、法身、如來藏住在眾生身內”,建立邪說、邪見蠱惑眾生者,是不善思維所起邪見,是有罪思擇所起邪說,是智者之所訶毀者。
  
(三)萧平实为编谎言而篡改经文
   
   如蕭平實為建立邪見——“阿賴耶識、法身、如來藏住在眾生身內”,於是在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一文中篡改經文,誑言:
   [《入楞伽經》卷七,佛雲:“大慧,阿黎耶識者名如來藏,而與無明七識共俱,常不斷絕,身俱生故。離無常過,離於我過,自性清淨。”真心阿賴耶識無形無相,住於身中或胎中,非在虛空。]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如來藏在眾生身中,不在虛空;引經為證;
   
   蕭平實所謂引用的“經文”,不過是他自己刪減、篡改的東西。原經文如下:
   【大慧。阿梨耶識者。名如來藏。而與無明七識共俱。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。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。……
   大慧。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。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。如來藏識不生不滅。何以故。彼七種識依諸境界念觀而生。此七識境界一切聲聞辟支佛外道修行者。不能覺知。】《入楞伽經》卷七;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;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;
   
   根據上文,蕭平實依“唯讀前半句”的“跛驢”慧建立邪見:“真心阿賴耶識無形無相,住於身中或胎中,非在虛空。”,實屬瞎編濫造,誘騙初學佛子罷了。
   佛陀明確說明,不生不滅的如來藏,根本不在阿賴耶識中。並且阿賴耶識墮在“能持、所持”二邊境界,前七識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、末那識,可以熏習成熟善、惡、無記、染淨等阿賴耶識業種故,阿賴耶識是墮在生滅中的生滅法,是所謂“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”。
   而蕭平實為了讓佛教經典迎合自己的邪見、邪說,竟然用刪減佛經的卑劣手段,來篡改佛經,故意刪除“如大海波”,讓人誤認為“常不斷絕身俱生故。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”是在詮釋“阿梨耶識”,借此來回避“阿賴耶識”生滅無常的事實。
   並且,佛陀在後半段中,明明白白的說: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,並不在阿賴耶識中。如經雲:
   “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。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。如來藏識不生不滅。”
   這樣就厘清“如來藏”和“阿賴耶識”之間的關係,也搞清楚了蕭平實的無知和奸詐。他“真心阿賴耶識無形無相,住於身中或胎中,非在虛空”的結論是純正的邪見、邪說。
   因為十方虛空、世界、山河大地都是依眾生“如來藏、真心”中的一種現象而已。如經雲:
  【一迷為心。決定惑為色身之內。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。鹹是妙明真心中物。譬如澄清百千大海。棄之唯認一浮漚體。】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卷第二;
  
四,佛陀说应舍、离阿赖耶识
   
   佛陀於無量經典中說離心(阿賴耶識)、意(末那識)、意識境界。
  
(一)佛陀说阿赖耶识是心,住著身内
   
   佛陀說阿賴耶識是心,能夠增長外六塵,能生內六種識體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。如經雲:
   佛雲:【廣慧,彼識名阿陀那識。何以故?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,相應身故。廣慧,亦名阿黎耶識,何以故?以彼身中住著故,一體相應故。廣慧,亦名為心,何以故?以彼心為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。廣慧,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,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。】《深密解脫經》卷一;
   
   如上經文義理可知,阿賴耶識是住在身中的。
   然而,世尊於無量經典中,演說“離心(第八識)、意(第七識)意識(第六意識)”。阿賴耶識者,心、心所法輾轉相依,生生不息故。即,阿賴耶識之性雖無生滅、而阿賴耶識具足生、滅相,系生滅法,何以故?
   心、心所法如: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等,離生、滅則不能成其功用故。心持種往來生死,建立身、心、器世間等法故。
  【大慧。何者建立如實法相。謂依何等法而修正行。遠離自心虛妄分別諸法相故。不墮一異俱不俱朋黨聚中。離心意意識。內證聖智所行境界。離諸因緣相應見相。離一切外道邪見。離諸一切聲聞辟支佛見。離於有無二朋黨見。大慧。是名建立如實法相。】《入楞伽經》卷第五;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;佛心品第四;
   
   是故可知,蕭平實尚不知解佛法修證需離“心意意識”境界,何以故?“八識”是緣起法故。如論雲:
   【心心所法亦非實我。不恒相續待眾緣故。餘行餘色亦非實我。如虛空等非覺性故。】《成唯識論》卷第一;護法等菩薩造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
   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普德海幢 的頭像
普德海幢

普德海幢

普德海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