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破斥蕭平實邪見 卷十四
   
七,禅宗
   
   禪宗傳入中國始自達摩祖師。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,迦葉破顏微笑,為第一祖。二十八傳,至達摩。為東土初祖。歷代皆以證悟境界相互印證,傳承法脈。
   
(一)何谓无师智?
   
   【無師智】
   <一>梵語 anupadis!t!a-jn~a^na。指非藉他力,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。與“自然智”為同義語。碧岩錄第六十二則(大四八·一九三下):“以無師智,發無作妙用;以無緣慈,作不請勝友。”(法華經譬喻品、宗鏡錄卷九)
   <二>梵語 svayambhu^-jn~a^na。指無師獨悟之智慧。如佛所證得之智慧,非由師教或外力而得;又如緣覺(獨覺)聖者,觀諸法因緣生滅,不待師教而證成覺智。(六十華嚴卷三十五)p5106。FROM:【佛光大辭典】
   
(二)禅宗所证“无师智”非教授之法
   
   禪宗“開悟”並不是教導、指引出來的。這個要先明確,世間技藝:書、數、工、畫都可以通過老師的教導、指引成就。而禪宗開悟不是言語、文字教導可以成就的。因此,禪宗開悟所證境界,又名“無師智”。
   六祖大師開悟境界,也不是五祖告知、教授的結果。如禪宗《景德傳燈錄》第四卷雲:
   【吉州志誠禪師者吉州太和人也。少於荊南當陽山玉泉寺奉事神秀禪師。後因兩宗盛化。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曰。能大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。秀曰。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。吾不如也。】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下旁出法嗣;
   
   又,永明延壽禪師說開悟境界,不是從別人的語言教授、告知得來,要自證自悟,不是告訴你“密意”,指導你“體會、認可”就算作“開悟”。如禪宗《宗鏡錄》第九卷雲:
   【問。此宗所悟。還有師不。
   答。此是自覺聖智。無師智。自然智。之所證處。不從他悟。自證之時。法從心現。不從外來。故無師。契而能自得阿耨菩提。
   楞伽經雲。“大慧白佛言。世尊。若善自覺聖智相。及一乘。我及餘菩薩。若善自覺聖智相。及一乘。不由於他。通達佛法。”
   又經雲。“舍利弗複問。何故諸賢。復發此言。從今日始。不以佛為聖師。諸比丘報曰。從今日始。自在其地。不在他鄉。自歸於己。不歸他人。以為師主。不用他師。是以故往。不以佛為聖師。”
   乃至於是世尊。“贊諸比丘。善哉善哉。其於諸法。無所得者。乃為真得。”
   此乃但可自知。方見真實。所以千聖拱手。作計校不成。】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;
   
   因此,凡禪宗行者,皆須於四威儀中,行深般若才能開悟——得見諸法實相,證得根本智;此後依然要時時刻刻,對境磨礪般若正觀——證差別智。並隨緣尋覓大德印證。印證之後,依然樹下泉邊保任安住般若,擺脫凡夫執相境界。而其中同參道友之間,師徒之間會經常互相勘驗般若離相境界,這也是禪宗機鋒語錄的由來。如:
   【一日。師告眾曰。吾有一物。無頭無尾。無名無字。無背無面。諸人還識否?
   神會出曰。是諸佛之本源。神會之佛性。師曰。向汝道。無名無字。汝便喚作本源佛性。汝向去有把茆蓋頭。也只成個知解宗徒。】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頓漸第八;
   
   反觀蕭平實,竟然將禪宗“無師智”篡改為言語、教授一個方法,徒眾去體會、認可。如果承認“認定阿賴耶識心是實相心”,那蕭平實就給一個“蘿蔔印”,恩准你是“開悟的人”。這個跟禪宗開悟所得“無師智”風馬牛不相及也。
   如蕭平實誑言:
   [餘亦如是,對學人傳授正見,教其體證阿賴耶識心體所在,令彼現前領受阿賴耶識心之真如性;當學人體證之後,認定阿賴耶識心是實相心時,餘則為其印證:“汝已開悟明心。”] A18:《燈影-燈下黑》2009繁簡版.CHM;第十五答;
   如此“開悟”實在令人鼻涕都笑出也。
   
(三)禅宗法脉传承源自佛陀
   
   禪宗一法源自佛陀。如《佛祖歷代通載》第三卷雲:
   【佛說金光明並法華等經於靈山會上。是年世尊拈花示眾。百萬人天皆茫然。唯金色頭陀破顏微笑。世尊曰。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。分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】
   又如《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》序雲:
   【薄伽梵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摩訶迦葉。是為第一祖。逮二十八祖菩提達磨。提十方三世諸佛密印而來震旦。】
   達摩為中土初祖,傳至六祖,而後成五家七宗(我國南禪宗各派之總稱。又作五派七流。即臨濟、溈仰、曹洞、雲門、法眼等五家,加上出自臨濟之楊岐派、黃龍派,合稱七宗。)如圖:
   
   
   散佈天下。然而,禪宗歷代均師徒相承,法脈皆有載錄。至近代虛雲長老延續禪宗法脈,繼往開來,而複開枝散葉。
   反觀蕭平實毫無傳承可言,卻自吹“開悟”,自吹“二地、三地、法王”,實屬無知狂妄。
   
(四)萧平实的“开悟”被其师圣严法师当面否定
   
   聞臺灣蕭平實原是聖嚴法師的徒弟。(“聖嚴法師今世為我唯一之師;”摘自《宗通與說通》第八章 宗教二門不可相離 第一節 宗門證悟不得違教)
   
   蕭平實的所謂“開悟”,遭到聖嚴法師當面否定。如蕭平實自言:“餘師當面否定餘之悟境,謂非是悟”。
   並且,聖嚴法師為此事召集大眾,當面說明蕭平實並未開悟。如蕭平實謂:“……林淑華來電佯稱召開幹部聯誼會,囑餘必須參加;至已方知是幹部會議。會中‘餘師當面否定餘之悟境,謂非是悟’,令諸幹部面聞。”(摘自《宗通與說通》第八章 宗教二門不可相離 第一節 宗門證悟不得違教)
   如上可知,蕭平實當年自稱“開悟”時,已經被其師否定。只是蕭平實未能覺察自身的邪見,反而認為是其師不能懂得他所謂的“證量”。
   既然聖嚴法師不能以口頭的“否定”,而令蕭平實失掉所證“開悟”境界,而蕭平實又如何能通過口頭的否定,而令他人失掉其“證量、開悟”?!
   
   如此可知,蕭平實所謂的“開悟印證、開悟失效”等言論,皆屬戲論,墮在愚癡境界。跟佛教禪宗印證沒有任何關係。
   
(五)萧平实的“开悟”如过街老鼠
   
   佛教開悟或明心見性,是個人證悟境界。非是教授習學而來。即使未入宗門,若悟佛心宗,都會遍參高德,尋覓印證。如 永嘉玄覺禪師,研習《維摩詰經》,而悟佛心宗。後至六祖處,得六祖印證住宿一宿而去。如:
   【永嘉玄覺禪師。溫州戴氏子。少習經論。精天臺止觀法門。因看維摩經。發明心地。偶師弟子玄策。相訪。與其劇談。出言暗合諸祖。策雲。仁者得法師誰。曰。我聽方等經論。各有師承。後於維摩經。悟佛心宗。未有證明者。策雲。威音王已前即得。威音王已後。無師自悟。盡是天然外道。曰。願仁者為我證據。策雲。我言輕。曹溪有六祖大師。四方雲集。並是受法者。若去。則與偕行。覺遂同策來參。繞師三匝。……。師曰。善哉。少留一宿。時謂一宿覺。後著證道歌。盛行於世(諡曰無相大師。時稱為真覺焉)。】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四;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下旁出法嗣;
   
   如上,即使永嘉玄覺禪師不往六祖處參學、印證。而六祖徒弟玄策禪師也已先印其所證。反觀蕭平實之流,略呈所悟,即為其師所否定。而蕭平實依然自詡為“開悟”,於是聖嚴法師召集座下僧俗骨幹弟子,當眾否定蕭平實所謂之“開悟”。
   而蕭平實自此,再未嘗雲遊參學,以印證其所謂的“開悟”,反而起大我慢,詆毀、抨擊古今大德高僧並大妄語,且自贊毀他,造毀破菩薩戒惡行。 
   
   歷代禪宗開悟禪師,皆四方參學。如慧忠禪師,開悟之後,趣諸方參訪巡禮。如:
   【第六世慧忠禪師者。潤州上元人也。姓王氏。年二十三受業於莊嚴寺。其後聞威禪師出世乃往謁之。威才見曰。山主來也。師感悟微旨。遂給侍左右。後辭詣諸方巡禮。】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四;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下旁出法嗣;
   
(六)禅宗印心皆以“涅槃妙心实相无相”
   
   禪宗歷代祖師印心學人,皆以是否證悟“涅槃妙心實相無相”——佛心,而印可之。非以生滅法、因緣法印證學人。更不是口頭教授指引“開悟”,也沒有先印可後否定、再印可再否定之滑稽行徑。如經雲:
   【大乘諸度門,諸佛心第一。】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卷第一;
   
   阿賴耶識墮在因緣、有為法中故。如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中,並未將阿賴耶識等八識,列入無為法中。因此可知阿賴耶識是有為法。如論雲:
   【如世尊言。一切法無我。何等一切法。雲何為無我。一切法者。略有五種。一者心法。二者心所有法。三者色法。四者心不相應行法。五者無為法。】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天親菩薩造;唐三藏法師玄奘譯;
   
   複次,蕭平實的言語、教授皆生滅法,而想通過生滅的“語言、教授、認可”成就禪宗“開悟”,直是癡人說夢,無稽之談。
   阿賴耶識各個不同故,眾生業報差別何止萬千?不存在用“阿賴耶識”印證“阿賴耶識”的理論基礎何況佛法經典依據?!
   如黃檗禪師《傳心法要》中說三世之心不可得,以心印心,且心心不異。如下文:
   【故菩薩心如虛空。一切俱舍。過去心不可得。是過去舍。現在心不可得。是現在舍。未來心不可得。是未來舍。所謂三世俱舍。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。以心印心。心心不異。】《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》
   
(七)禅宗始终皆依般若波罗蜜”
   
   六祖在家時,已經明瞭菩提心,六度,般若波羅蜜等佛法大義。如經:
   【見一客誦經。惠能一聞經語。心即開悟。遂問客誦何經。客曰。金剛經。】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行由第一;
   
   六祖初見五祖時,早已安住於深般若波羅蜜之行。通達諸佛眾生之佛性無增無減,無高無下之義,安住般若正觀。因此,才能出言:“人雖有南北。佛性本無南北。獦獠身與和尚不同。佛性有何差別?”,驚動四座。
   禪宗各類語錄其語境皆不離般若波羅蜜,這一點,有興趣的佛子可以自行參閱體究。
   
   而後,六祖在五祖處聽聞演說《金剛經》時,證悟自性本心。如經雲:
   【祖以袈裟遮圍。不令人見。為說金剛經。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惠能言下大悟。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。……祖知悟本性。謂惠能曰。不識本心。學法無益。若識自本心。見自本性。即名丈夫.天人師.佛。】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行由第一;
   
   六祖之後即無衣缽為信,而傳承則依舊是以所悟“佛心”印證“佛心”。而絕非是蕭平實之流口頭教授“開悟密意”之旁門左道。如經雲:
   【祖複曰。昔達磨大師。初來此土。人未之信。故傳此衣以為信體。代代相承。法則以心傳心。皆令自悟自解。】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行由第一;
   這裡說“以心傳心”是祖師大德,以所證之不生不滅的自性本心,來印證學人所證之不生不滅的自性本心。而不是蕭平實拿生滅的、有為的言語、經驗,來告訴你怎樣體會生滅不息的“第八識”。
   你要是體會了,認可了他的邪說,就給你頒一個“開誤”大獎。你如果某日反悔了,否定了他的邪說,就說你得的這個“開誤”獎無效。這純屬滑稽戲,是無知造成的冷笑話。
   
(八)禅宗开悟即是证悟“实相”境界
   
   達摩祖師初來,傳授法門、印證學人都用《楞伽經》。概,佛教禪宗一門雖不立文字,而若欲透脫此門,必須發菩提心,立六波羅蜜行,研習戒律,深入經教,而後方可步入禪門路徑。不是簡簡單單的學幾個月的佛,靜坐幾次,看幾篇雞湯文就開始到處自吹“開悟”的。
   《楞伽經》中具足演說生滅、不生滅二門,義理差別千萬,以此勘驗學人所證,以尋覓法脈、傳承衣缽。後禪宗大衍,唯傳心印不傳衣缽,因此改用《金剛經》便於學人勘驗自他。
   
   複次,昔,六祖因《金剛經》而證悟實相。後改依《金剛經》作為印證後學之主要經典。而禪宗開悟所證,即是“實相”境界。如經雲:
   【佛告須菩提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”……世尊!若複有人得聞是經,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】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;
   
   而諸法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。而“佛心”者即是實相。如論:
   【諸法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。】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第二十九(卷第十八)龍樹菩薩造;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;
   【諸法實相】又名真如、法性、實際等,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。FROM:《佛學常見辭彙》陳義孝編
   
(九)佛教不存在金錢交易後的“告知开悟”
   
   禪宗宗旨在於“明心見性”。
   【明心見性】
   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;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。FROM:【《佛學常見辭彙》陳義孝編】
   如果禪宗真的存在可以告知的“開悟”,佛陀又何須百萬天人眾中拈花?!
   阿難也不會有摩登伽女之難了。佛陀大可告訴阿難如何開悟,事實上,佛教裡沒有可以告知的“開悟”;更沒有以金錢交易得來的“開悟”和“秘密法門”。
   然而,在邪教——“正覺同修會”裡有這樣的“告知開悟”,並且通過金錢交易,可以得到這樣的“告知開悟”。
   如蕭平實誑言:
   [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,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。你若沒送上50萬或100萬供養他,他就不幫你開悟,既使有這樣的惡行,佛陀還是會看重他遠重于阿羅漢……所以不管善知識悟了以後,為你傳授佛菩提到時從你身上挖了多少錢,佛陀還是疼他,遠勝於阿羅漢……]《勝嫚經講記》蕭平實 著;
   
   如此明目張膽的敲詐勒索,卻還為自己的貪財和用金錢交易的“開悟”而狡辯,正是佛陀在經中懸記之輩。如經雲:
   【雲何賊人假我衣服。禆販如來造種種業。皆言佛法卻非出家。】《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》卷第六
   
(十)正覺同修會“親教師”集體大妄語
   
   佛教裡並沒有女色交易換來的“開悟”。自達摩東渡傳法,迄今為止,禪宗歷代公案無有一則女色交易換來的“開悟”。而蕭平實卻大言不慚的鼓吹他教下可以有跟“親教師”“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的法。
   且,蕭平實自吹“二地、三地”犯大妄語,同時也構陷“正覺同修會”的全體“親教師”墮入大妄語惡業中。大妄語有二:
   1,婆須蜜多菩薩是證得離貪際解脫門的十地以內的果地菩薩。而“正覺同修會”的全體“親教師”所“證”不過是蕭平實口頭隨時可以否定的“開悟”。但蕭平實卻吹噓“我們的每一位親教師”都能像婆須蜜多菩薩那樣“跟她(我們的親教師)面對面談話,就可以證悟佛菩提;有的人跟她(我們的親教師)拉拉手,就可證悟;有的人得要跟她(我們的親教師)擁抱以後,才能證悟;有的人則必須跟她(我們的親教師)親吻才能證悟,乃至有的人必須跟她(我們的親教師)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。
   2,佛教不存在“上床以後能證悟”的法;
   
   然而,從2009年至今,所有“親教師”都默認如上二種大妄語,並無一人站出來否定蕭平實的“吹噓”。
   如蕭平實誑言:
   [他們引用《華嚴經、入法界品》的經文作依據,也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大菩薩婆須蜜多的故事。婆須蜜多是一位高級妓女,她所住的宅院是豪宅大院,亭臺樓閣假山水榭,非常豪華;她不隨便接人,如果有人想求佛法就去見她(當然學費一定很昂貴,但是非常划算),有人跟她面對面談話,就可以證悟佛菩提;有的人跟她拉拉手,就可證悟;有的人得要跟她擁抱以後,才能證悟;有的人則必須跟她親吻才能證悟,乃至有的人必須跟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,這已經是下下根人了。
   她有這樣的能力,對於一般人來說,她一定是已經證悟的大菩薩;對於各位已經破參明心的人來說,這事兒並不稀奇,已經明心的人都可以做得到,當然我們的每一位親教師更沒問題。]《A13:《甘露法雨》2009繁簡版.CHM》甘露法施;
   
   婆須蜜多菩薩,雖化現女人身與眾生同事,卻並無實事,實則是令眾生捨棄對於淫欲的貪愛,而眾生也毫無淫欲之樂生起,更沒有所謂“跟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的事。
   婆須蜜多菩薩所證解脫門,名為“離貪際”,義即離貪愛(包括對淫欲的貪愛)解脫門。根本不存在蕭平實臆測的“乃至有的人必須跟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的可笑場景。
    如經雲:
   【善男子!我唯知此菩薩離貪際解脫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六十八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;
   
   婆須蜜多菩薩,雖化現女人身與眾生同事,實則是令眾生捨棄對於淫欲的貪愛,而眾生也毫無淫欲之樂生起。如經雲:
   【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,我為說法,彼聞法已,則離貪欲,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;
   若有眾生暫見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歡喜三昧;
   若有眾生暫與我語,則離貪欲,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;
   若有眾生暫執我手,則離貪欲,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刹三昧;
   若有眾生暫升我座,則離貪欲,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;
   若有眾生暫觀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;
   若有眾生見我頻申,則離貪欲,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;
   若有眾生見我目瞬,則離貪欲,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;
   若有眾生抱持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舍離三昧;
   若有眾生咂我唇吻,則離貪欲,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。
   凡有眾生親近於我,一切皆得住離貪際,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六十八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;
   
   而蕭平實卻罔顧事實,詆毀道“乃至有的人必須跟(婆須蜜多菩薩)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,這是不善思維所起邪見,是有罪思擇所起邪說,是智者之所訶毀者。何以故?
   如婆須蜜多菩薩雖示現五欲,非實有是事,諸菩薩藏經中廣明。今略舉《大般若經》中經義,用申其義。經雲:
  【舍利子,譬如幻師或彼弟子善於幻法,幻作種種五妙欲具,於中自恣共相娛樂。于意雲何?彼幻所作,為有實不?”
  舍利子言:“不也,世尊。不也,善逝。”
  佛言:“舍利子,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,為欲成熟諸有情故,方便善巧化受五欲,實無是事。然此菩薩摩訶薩於五欲中深生厭患,不為五欲過失所染,以無量門訶毀諸欲:
  欲為熾火,燒身心故;
  欲為穢惡,染自他故;
  欲為魁膾,於去、來、今常為害故;
  欲為怨敵,長夜伺求作衰損故;
  欲如草炬,欲如苦果,欲如利劍,欲如火聚,欲如毒器,欲如幻惑,欲如暗井,欲如詐親、旃荼羅等。
  舍利子,諸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過門訶毀諸欲,既善了知諸欲過失,寧有真實受諸欲事?但為饒益所化有情,方便善巧示受諸欲。” 】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卷第四;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二;
   
   而蕭平實及其邪教教團“正覺同修會”裡的“親教師”們尚且沉迷在蕭平實的胡說八道中,又如何能夠覺察自己墮在蕭平實構建的“大妄語”中?!如同乞丐自比帝王。
   
第四章 萧平实對於佛法的無知
   
   蕭平實言語顛倒,前後矛盾。處處彰顯其對佛法的無知。下麵一一道來。
   
一,於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”境界無知
   
   【爾時如來林菩薩。承佛神力普觀十方。以偈頌曰。……
     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。
    一切世界中,無法而不造。
    如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。
    心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別。
    諸佛悉了知,一切從心轉。
    若能如是解,彼人見真佛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第十六;
   禪宗開悟境界的基礎是“心佛眾生三法無差別”,如佛所說“實相無相涅槃妙心”。禪宗開悟所證乃是——實相。並不是蕭平實建立的“身見唯識”、“阿賴耶識觀察法”。
   蕭平實對於此基本佛教義理無知無識,毫無正見正解。滿口胡言亂語,朝令夕改。
   
(一)蕭平實2009年建立“有情真心非能遍一切处示现”邪說
   
   蕭平實誑言:
   [又如第五文,元朝釋知訥法師撰《真心直說》亦錯。彼說真心妙體雲:“真心本體超出因果,通貫古今,不立凡聖,無諸對待,如太虛空,遍一切處。”然一切有情真心非能遍一切處示現,未到佛地故。
   《八十華嚴》卷30雲: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。”乃是佛地境界,非菩薩七住明心或初地明心所得境界,恐眾生誤會故,於卷30內又雲:“譬如真如是佛境界。”雖已提示,依然有許多人誤會。若道每一有情眾生之真心遍一切處示現者或說為遍滿虛空者,此人不是真悟之人。
   一切有情之真心本體,若未修至佛地者,皆名為如來藏。如來藏即是八地以後之庵摩羅識或異熟識,即是七地以前之阿賴耶識。在此阿賴耶或異熟識如來藏中,具有成就如來法身之能變功能,故雲:“如來藏中藏如來。”] A03:《正法眼藏-護法集》2009繁簡版.CHM第七章 護正法章;第四節 一切佛子應護正法;
   
   上面的言論顯然是沒有開悟的凡夫知見,前面已經舉證經典中,如來林菩薩演說“心佛眾生三法無差別”義理。
   然而事實上,佛陀在很多經典中,都對廣大佛子闡述十方世界皆是自心所現的義理。如經雲:
  【一迷為心。決定惑為色身之內。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。鹹是妙明真心中物。譬如澄清百千大海。棄之唯認一浮漚體。目為全潮窮盡瀛渤。汝等即是迷中倍人。如我垂手等無差別。如來說為可憐湣者。】《楞嚴經》卷第二;
   由此可知,蕭平實是“迷中倍人”,所言“身中之真如”與外道煉內丹一樣,純屬生滅有為法。
   如上,蕭平實早期“身見”業障故,建立“佛、眾生的妙明真心都是蜷縮在眾生或佛體內”的邪見。在遭到許多佛教弟子破斥、呵責後,到了2014年,蕭平實改口說“一切有情眾生的心性,豎窮三際、橫遍十方”。
   
(二)萧平实2014年建立“ 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性,竖穷三际、横遍十方”知见
   
   自吹為“二地菩薩”的凡夫蕭平實為了挽回“正覺同修會”日漸覺醒流失的信徒。於是改口言:
    [一、“大”:一切有情眾生的心性,豎窮三際、橫遍十方,這就是大。因為過去無量無邊,未來無量無邊;而現在的心性也是無量無邊,所以豎窮三際、橫遍十方,叫做大。]A02: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》2014繁簡版;21 第二篇;第八章 實相念佛(念佛三昧);第一節 欲入實相念佛的體究方向;
   前後言論自相矛盾,不過是一自吹“開悟”蠱惑眾生的狂徒罷了。
   
(三)蕭平實2009年建立“佛的真心在此世界最后身菩萨五蕴身中”邪說
   
   上面《楞嚴經》中,佛陀已經明確告訴阿難尊者:“山河虛空大地。鹹是妙明真心中物”。然而,這裡自吹為“二地菩薩”的凡夫蕭平實卻否定佛陀言教,誑言:
   [未到佛地者仍有局限,不能遍一切處示現,故經雲“譬如真如,是佛境界。”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色身涅盤後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,依舊不是遍滿虛空充塞宇宙,不可將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誤解為遍滿虛空充塞宇宙。] A05: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2009繁簡版.CHM 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非是遍滿虛空;
  [如君說言《......所引經文都無一語提及真如不遍虛空,唯言藏識住於有情五蘊身中。》而諸經中處處說言有情之真如各各住於自己之五蘊身中,豈未明其意旨耶?何須再言“真如不遍虛空、不住虛空”?]A07:《平實書箋》2009繁簡版.CHM;十五;
   
   如上,蕭平實早期“身見”業障故,建立“佛、眾生的妙明真心都是蜷縮在眾生或佛體內”的邪見。在遭到許多佛教弟子破斥、呵責後,到了2014年,蕭平實改口說“法身沒有個處所,他遍滿於十方世界”。
   
(四)萧平实2014年建立法身“ 遍满于十方世界”知见
   
   自吹為“二地菩薩”的凡夫蕭平實為了挽回“正覺同修會”日漸覺醒流失的信徒。於是改口言:
  [實相念佛人所護的實相,就是《華嚴經》(四十華嚴)所講的:“佛身非我所,世界亦如是;說心非我所,覺無我菩提;導師無來去,亦複無所住;法身無處所,充滿十方界:彼無心意識,亦無起心想;法身非變化,亦非非變化,諸法無變化,示現有變化”,這就是真如的境界,就是自性彌陀的境界,就是實相念佛人的境界。大意是說,示現在人間的這個應身佛不是真實的我、不是真如,世界也是一樣。心意識不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最終歸依處,真如才是最終的歸依處。覺悟了以後,就知道世間其實沒有一個我存在,也沒有所謂的菩提,只有一個空性。菩提、涅盤與空性、真如,都只是一種施設的名稱。導師就是真如,真如這個本體沒有來沒有去,也沒有一個住處。法身沒有個處所,他遍滿於十方世界。法身沒有所謂的心、意或神識,也不起一個心,說我能生這個心,說我能滅這個心。法身他不是變化的,他是永恆唯一不變的,但是他能夠示現出各種的變化,這是實相念佛人所證得的真如的境界。]A02: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》2014繁簡版;22 第二篇;第八章 實相念佛(念佛三昧);第三節 實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;第一目 見地正受;
  
   前後言論自相矛盾,不過是一自吹“開悟”蠱惑眾生的狂徒罷了。還有臉自吹是“二地、三地、法王”,還有人肯信,可見末法時期不是魔有多強,是人心智低下,業障現前。
   
(五)心佛眾生三無差別
   
   佛陀處處演說“心佛眾生三法無差別”義理。如下:
   【佛告阿難及諸大眾。汝等當知。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。與十方佛無二無別。 
   一真妙體本無二相。前文雲。我與如來真妙淨心無二圓滿。斯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 二明迷妄成異二。一迷真妄起。】《首楞嚴義疏注經》卷第九(之一);
    
   想理解佛經“心佛眾生三法無差別”的義理,需要先認識普通人的“二邊”知見——【邊見】
   謂計我身或斷,或常,執斷非常,執常非斷;但執一邊,是名邊見。FROM:【《三藏法數》明·一如等 撰】
   
   如蕭平實執著諸佛及眾生的妙明真心或真如,是“一切有情之真如是各各自有,非共有一個真如本體”;
   或有學佛者,執著諸佛及眾生的妙明真心或真如,是“一切有情之真如是共有一個真如本體”;
   或執著諸佛及眾生的妙明真心或真如 “遍滿虛空”;
   或執著諸佛及眾生的妙明真心或真如 “非遍滿虛空”;
   
   如上種種執取皆是在“真如是一種物質”的邪見基礎上建立的邪見、邪執。而真如不是一種物質,不屬於虛空界內之物。
   不是“物質”哪裡來的“一個、多個(一異)” 的分別?
   不是“物質”哪裡來的“遍、不遍(此處有,彼處無)” 的分別?
   
   “一異、有無”等皆名邪見,何以故?墮在“邊見”坑井故。非聖境界故。如《中論》因緣品曰:【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去。】
   嘉祥《疏》二曰:【不一不異,治外道計執一異障。】
   《大智度論》二十曰:【諸聖人,破吾我相,滅一異相。】
   
   如蕭平實在《平實書箋》2009繁簡版;十五章中,完全墮在 “真如是在虛空中的一種物質”的邪見基礎上建立整篇言論。而真如不是一種物質,不屬於虛空界內之物。
   
   有人問:[既然你認為諸佛、眾生一一真心本性包容十方世界、虛空界,那麼汝我及一切有情之真如本體應皆互攝--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--皆不應理。審如此者,則我欲往臺北,汝欲往台南,他欲往台東,彼欲往台西,應皆錯亂,真如唯對各自之七識六根,而不對他人之七識六根運作,則我汝他彼之真如應如亂繩打結一般,無所能用。
   亦應我熏習真實理,而汝亦得熏習,汝我真如同皆是虛空,而虛空不別故;亦應淫女熏習女欲時,汝我同受女欲觸,同遍相攝之虛空真如必現彼淫女之女欲觸相分於汝我身中故。不知此義如何理解?]
   
   【答曰】:
   山人於《破《大圓滿前行》邪見》中已說,今當複說。彼等蕭平實徒黨,聞如來法身境界處處執著,起“一、多;遍、不遍”等二邊見、邪見。建立“真如在虛空中,真如各個自有”等邪見,自纏如繭。
   諸仁者,諸佛、眾生妙明真心、真如離爭,離諸見纏縛。“心佛眾生三法無差別”故。
   若有眾生建立“諸佛、眾生妙明真心、真如是一、是多;妙明真心、真如遍、不遍”等見解,名為執取,墮在二邊知見故;
   諸佛子當知,妙明真心、真如非量非非量,離於量等纏縛。非世間法,不離於量,量所纏繞,生滅所纏繞。然而,蕭平實依凡夫身見,於彼出版著作中,處處建立諸佛、眾生“妙明真心、真如”隨身來、去等邪見。
   諸佛子當知,妙明真心、真如離於觀待,離於能觀、所觀纏縛。彼世間法,不離於能觀、所觀所,能觀、所觀纏縛。然而,蕭平實依凡夫身見,於彼出版著作中,處處建立諸佛、眾生“妙明真心、真如”隨身來、去等邪見。 
   
   諸佛子,如本師釋迦摩尼佛言:“今當為汝譬喻解說。諸有智者譬喻得解。”。
   譬如暗室中燃百千億等燈燭,成大光明聚,此光明聚為一?為多?當知非一非多。眾燈光明故非(一)和合難分故,非多。諸佛眾生若心、若阿賴耶識、若法身、若真如、若妙明真心等亦複如是,離一異、一多等相,不可思議。
   譬如川、江、河、溪眾流彙集,故成大海,此大海水為一?為多?當知非一非多。眾水集故非(一)和合難分故,非多。諸佛眾生若心、若阿賴耶識、若法身、若真如、若妙明真心等亦複如是,離一異、一多等相,不可思議。
   譬如百千億等人合唱,故成大樂音聲,此大樂音聲為一?為多?當知非一非多。眾音集故非(一)和合難分故,非多。諸佛眾生若心、若阿賴耶識、若法身、若真如、若妙明真心等亦複如是,離一異、一多等相,不可思議。
   譬如大風鼓揚,吹諸孔、竅、陵、林、樓宇故成大音聲,此大音聲為一?為多?當知非一非多。眾聲集故非(一)和合難分故,非多。諸佛眾生若心、若阿賴耶識、若法身、若真如、若妙明真心等亦複如是,離一異、一多等相,不可思議。
   譬如百千億砂糖粒,拌入大釜中,用成湯料,此湯為一?為多?當知非一非多。眾糖粒溶故非(一)和合難分故,非多。
   諸佛眾生若心、若阿賴耶識、若法身、若真如、若妙明真心等亦複如是,非一非多,不可思議。一切眾生諸佛法身體性一如故,非多。各個皆具如來法身故非一。
   是故,當如是解《無所有菩薩經》中【一切諸佛同一法身。】義。
   因諸佛法身解脫同;清淨同;常、樂、我同;是故名【同一法身】。不可作法身有量解。
   
   複次,如上所言,舉經為證。如經雲:
   【諸佛體用無差別,如千燈照互增明。
    智慧如空無有邊,應物現形如水月。
    無邊法界常寂然,如如不動等虛空。
    如來清淨妙法身,自然具足恒沙德。
    周遍法界無窮盡,不生不滅無去來。
    法王常住妙法宮,法身光明靡不照。】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卷第一;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;序品第一;
   
   如上可知,蕭平實根本不曾開悟,不懂諸法實相,顛倒說法,尚在邊見稠林難以出離,何況能夠徹見諸法實相?!
   
(六)蕭平實用數、量境界來衡量佛教“真如、法身”
   
   蕭平實的知見可笑而愚昧。只能欺誑無知之輩。如蕭平實誑言:
   [未到佛地者仍有局限,不能遍一切處示現,故經雲“譬如真如,是佛境界。”佛在十方世界,遍一切處同時化現時,其真如本心依舊在此世界最後身菩薩五蘊身中。色身涅盤後則駐於色究竟天宮之莊嚴報身中,依舊不是遍滿虛空充塞宇宙,不可將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誤解為遍滿虛空充塞宇宙。] A05:《生命實相之辨正》2009繁簡版.CHM “譬如真如遍一切處”非是遍滿虛空;
  [如君說言《......所引經文都無一語提及真如不遍虛空,唯言藏識住於有情五蘊身中。》而諸經中處處說言有情之真如各各住於自己之五蘊身中,豈未明其意旨耶?何須再言“真如不遍虛空、不住虛空”?]A07:《平實書箋》2009繁簡版.CHM;十五;
   
   這裡要有個清晰認知。就是一佛教化的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,一個大千世界裡有1000*1000*1000(10億)個小世界,一一小世界內各有一個“兜率陀天”、一個“閻浮提(類似地球的行星)”。也是就是說,一個大千世界有,10億尊釋迦摩尼佛,處在10億個小世界的兜率天上;因緣成熟,佛陀從這10億小世界的兜率天上,降生界內的閻浮提(類地行星)的王都母胎中,——現八相(住胎、出胎...)成佛,救度眾生。我們地球只是10億個閻浮提中的一個。
   對照佛教佛陀在一大千世界內,10億個小世界內,一一閻浮提(地球)現八相成道,教化眾生。則上面蕭平實言論名為無知邪見。
   按照蕭平實可笑的言論,和對唯識愚蠢的邪知邪見,那麼一一眾生都應該有10億個“阿賴耶識”。
   若言佛陀成佛後,分裂出10億個“阿賴耶識”,自10億個兜率陀天降生10個閻浮提的母胎中。即一尊佛可以分裂出無量億個“阿賴耶識”從此處到彼處投胎。
   【駁斥】略破其中邪見:
   1,佛果境界不存在阿賴耶識。因為成佛,就已經阿賴耶識轉為四智之“大圓鏡智 ”。如礦成金,不復為礦。如經雲:
   【善男子。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。經無窮時。金性不壞。】《圓覺經》;
   2,一人只有一個阿賴耶識故。說“一人有10億阿賴耶識”這是邪見。 違背佛教經論故。如《八識規矩頌》雲:
   【浩浩三藏不可窮,淵深七浪境為風,受薰持種根身器,去後來先作主公。】唐 三藏法師 玄奘 作;
   【去後來先作主公
   此識是總報主故。有情投胎時最先。命終時居後也。依憑經(即雜寶藏經)論(即瑜伽與攝論)略辨此識舍出之處。總括經論。頌曰。善業從下冷。惡業從上冷。二皆至於心。一處同時舍(二論之義)頂聖眼生天。人心餓鬼腹。旁生膝蓋離。地獄腳板出(經義)謂經論異者。經驗六趣差別。論明善惡兩途。蓋六趣亦不出善惡也。即前生死心也。】《八識規矩補注》卷下;明魯庵法師普泰補注
   3,如果一人有10億阿賴耶識,那麼那個阿賴耶識去投胎,那個胎才是自己?!其他阿賴耶識投胎出生受苦受樂與我什麼關係?!
   
   如上可知,蕭平實和他可笑的信徒們,正高舉“一人成多佛”的無知幌子,滿大街忽悠人。
   然而,不論是“一人成多佛、多人成一佛”都是邪見,詆毀佛法。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普德海幢 的頭像
普德海幢

普德海幢

普德海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