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破斥蕭平實邪見 卷七 叁,“满地心”的初地、二地菩萨皆可于人间成就威德及神通 蕭平實自吹為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,為了遮掩自己毫無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神通、威德、學識及證量的事實。於是誑言,菩薩要在天界成就神通境界。 如蕭平實狡辯: [色究竟天的天界初地菩薩,本已報得五神通,諸方世界來去無礙;特別是華嚴十地品中所說的諸地菩薩境界,那是世尊上升到他化自在天王宮殿中,與天界的早已成就諸地境界的大菩薩們所說的法,不是為人間初入地的菩薩所說的法。 能到他化自在天宮聞佛說法的地上菩薩們,都是過去多生多世早已修成諸地無生法忍的菩薩,都是過去佛的遺法弟子,都是修行已經無量劫的菩薩;至少是前一世已成地上菩薩,往生色究竟天而報得意生身、報得五神通的菩薩。他們是‘念念中普能示現神通等事(六十華嚴卷22十地品)’的天界地上菩薩;或是早就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,回心大乘而證無生法忍的戒定直往的天界菩薩,所以他們‘念念中普能示現神通等事’。那不是人間依解深密與楞伽經法義進修的戒慧直往、此世才入初二三地的菩薩們的境界,所以不可等視而觀。]A15:《學佛之心態》2009繁簡版;附錄五:不應以一經一論楷定全部佛法; 如上蕭平實所說名為邪說,非是正解。 而事實恰恰相反,初地、二地的“滿地心”菩薩神通威德境界,都是可以在人道修行成就的。如經雲: 【佛子!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,多作閻浮提王,……是菩薩若欲舍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,便能舍家、妻子、五欲,依如來教出家學道。既出家已,勤行精進,於一念頃,得百三昧,得見百佛,知百佛神力,能動百佛世界,……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三十四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; 【佛子!菩薩住此離垢地,以願力故,得見多佛。……是菩薩若欲舍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,便能舍家、妻子、五欲。既出家已,勤行精進,於一念頃,得千三昧,得見千佛,……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三十五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;第二地; 如上所舉經文中,明言初地、二地菩薩於人道出世故,始能成就出家之法。何以故?佛陀制戒,非人等不得出家,假使變化人形也不得戒。如經雲: 【世尊言。不得如是露形看而為授戒。自今已去。聽問十三難事。然後授具足戒。白四羯磨當作如是問。汝不犯邊罪。汝不犯比丘尼。汝非賊心入道。汝非壞二道。汝非黃門。汝非殺父殺母。汝非殺阿羅漢。汝非破僧。汝不噁心出佛身血。汝非是非人。汝非畜生。汝非有二形耶。佛言。自今已去。聽先問十三難事然後授具足戒。當作白四羯磨。如是授具足戒。】《四分律》卷第三十五(二分之十四);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;受戒揵度之五; 《華嚴經》初地菩薩能到百佛世界、面見百佛……等,這些都是初地菩薩,經歷無量大劫修集福德產生的威德和神通,可不是靠嘴巴吹出來的肥皂泡。 肆,未证《华严经》所说诸地威德神通境界,难以证入诸地满地心 滿地心必須證得《華嚴經》所說諸地威德、神通境界。如經雲: 【於一切菩薩種種三昧海。起普遍清淨心。于一切菩薩種種功德海。起修習成滿心。於一切菩薩道。起莊嚴出生心。于一切智精進功德。起如劫火熾然不休息心。於一切眾生界。起令成就普賢行心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二十六;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;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; 如上經義可知,菩薩應當於諸地種種功德、神通、威德等修行成滿。 複次,如論雲: 【問於此諸地雲何成滿? 答若諸菩薩於彼諸地。一一地中經於無量百千大劫。隨所稱讚諸地威德。于此威德任運能證。】《瑜伽師地論》卷第七十九;彌勒菩薩說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八; 如上經、論中可知,諸地菩薩若不具足諸滿地心菩薩神通、威德,即名懈怠、放逸。何以故? 唯經無量大劫墮於懈怠、放逸乃至退轉,始能不證諸地應具之神通、威德也。 如上教證可知,蕭平實發明的“戒慧直往菩薩”是邪說、邪見,是為了掩蓋自身大妄語,而捏造的謊言。 如上教證可知,蕭平實自吹毫無福德、神通的凡夫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,純屬大妄語; 伍,达到二地“满地心”境界至少要五阿僧祇劫 佛陀演說二地菩薩基本證量,是“離破戒垢”,可是對照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蕭平實,卻於(“不非時食、高廣大床”等)戒律儀則,如同“白丁”。戒律都沒有鬧清楚,離通達律藏都差很遠,何況是持三聚淨戒達到“離破戒垢”的地步?! 需要指出的是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至少要修行五阿僧祇劫,才能到達“具足清淨戒波羅蜜多,志意勇猛永離諸染”的境界。如經雲: 【複次,離垢地菩薩摩訶薩,四無量心最勝寂滅,斷嗔等習修一切行,所謂遠離殺害、不與不取,心無染欲,得真實語、得和合語、得柔軟語、得調伏語,常行舍心、常起慈心、住正直心,寂靜純善,離破戒垢,行大慈觀念念現前。于五阿僧祇劫,具足清淨戒波羅蜜多,志意勇猛永離諸染。】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奉持品第七; 因此,蕭平實自吹,從佛世開始至今,短短的3000多年的時間裡,就能從地前菩薩,成就——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是大妄語,是一闡提。如刻人糞為栴檀形。欲求香氣無有是處。 陆,十地“满地心”境界 諸地滿地心菩薩,畢竟具足諸經中演說之諸地威德、智慧及神通道力。如經中說十地滿地心雲: 【其受用身。有二種相。一自受用。二佗受用。自受用身。三僧祇劫所修萬行。利益安樂諸眾生已。十地滿心。運身直往色究竟天。出過三界。淨妙國土坐無數量大寶蓮華。而不可說海會菩薩前後圍繞。以無垢繒系於頂上。供養恭敬尊重讚歎。如是名為後報利益。】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卷第二;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;報恩品第二之上; 是故,若自稱初地、二地乃至十地,本身即是大妄語,墮入一闡提數中。何況,竟然不具前地滿地心位、及本地滿地心所有威德、神通、智慧、道力。如蕭平實者,則是大誑語欺騙眾生,是引誘眾生墮入邪見深坑。 柒,初地具备神通各有差异,却无“凡夫初地” 初地所具神通各有差別,但若至“滿地心”初地,都無《華嚴經》所說神通、威德事,則名為大妄語。如經雲: 【雲何四神足。於是菩薩摩訶薩。從初發意一地二地。乃至十地。各有神足行行不同。 或有菩薩。已在一地便得身識。遊行十方無量世界。未得定意知眾生心。 複有菩薩既在一地。得佛色相眾好具足。亦複遊觀十方世界。禮事供養諸佛世尊。雖得身通。未能堪任教化眾生淨佛國土。 複有菩薩摩訶薩。已得神通。禮事供養諸佛世尊。便能說法教化眾生。 複有菩薩摩訶薩。已在初地淨修佛國。未能自知第一地事。複有菩薩摩訶薩。未具弘誓大乘之心。於中便生猶豫想著。如此等比必墮聲聞緣覺道中。 複有菩薩摩訶薩。修治一地清淨之行。複以神通廣遊十方無量世界。遍知眾生心中所念。然未能度彼眾生安處道撿。 複有菩薩摩訶薩。已在初地得四神足。第一神足名曰苦觀。菩薩得此神足者。恒遊諸佛世界。諸苦眾生得處無為。第二神足名曰音響。菩薩得此法者。遍遊十方無量世界。諸有眾生應從音響而得度者。聞菩薩所說無不信解。複有神足名曰發意。菩薩得此神足者。遍遊十方無量世界。諸有眾生發意趣道。輒能擁護令得成就。複有神足名曰感動。菩薩得此神足者。遍遊十方觀眾生心。應從空觀而得度者。是謂初地菩薩摩訶薩。具足是四神足行。】《菩薩瓔珞經》如來品第八; 而蕭平實自吹“二地滿地心”,卻連上面初地菩薩應發起之神通都無一種。更沒有二地菩薩戒律的行持和學識,就別提“神通、威德”了。 果真如蕭平實,吹噓的哪樣“以一時、一分、一刹那為一劫的話,那麼一大無量數劫,不必說一生,可能五年十年”早就修成菩薩的神通、威德了。 顯然,蕭平實這個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是自己吹出來的“草包二地”。 是故可知,蕭平實居士犯大妄語,吹噓“菩薩果速成”邪說,而不能速成菩薩二地的“神通、威德”;大妄語業已成,是一闡提。如刻人糞為栴檀形。欲求香氣無有是處。 此等言行墮於《百法明門》“癡、慢、不正見”三種“根本煩惱法”境界。為“覆、誑、憍、無慚、無愧、失念、散亂、懈怠、放逸”九種“隨眠煩惱”法之所勝。 十四,萧平实大妄语吹嘘自己是三地及以上菩萨 蕭平實被大我慢煩惱燒心,自吹是“二地滿地心”並不滿足,於是又通過,頻頻評判佛教大德是“三地”菩薩,來暗示自己是“三地住地心”以上介位的菩薩。如蕭平實誑言: [例如藥山惟儼、馬祖道一、南泉普願、黃蘖希運、趙州從諗、石頭希遷、德山宣鑒、臨濟義玄、大慧宗杲等等,都沒有神通;是因為修學神通的機會還沒到,他們是依照佛的施設,到三地快滿心的時候才修禪定與神通,如果之前修神通,將會障礙自己的佛菩提道修行。]《宗通與說通》(第59頁第四行起) [是故戒定直往及戒慧直往菩薩各有所長,亦各有所短,不能具足十種百法明門;如唐玄奘大師、宋朝克勤圜悟大師等,皆是戒慧直往菩薩,至少已至三地入地心,而皆不能至百佛世界;]《A18:《燈影-燈下黑》2009繁簡版.CHM》第一答 因為佛教中,“下地菩薩起智慧,不能了達於上地”,因此蕭平實只有超過三地入地心菩薩境界,才能衡量其他佛教大德證量,是幾地菩薩。如經雲: 【為化地上諸菩薩,一佛現於十種身。隨所應現各不同,輾轉倍增至無極。 稱根為說諸法要,令受法樂入一乘。彼獲神通漸增長,所悟法門亦如是。 下地菩薩起智慧,不能了達於上地。能化所化隨地增,各隨本緣為所屬】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卷第三;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;報恩品第二之下; 顯然,蕭平實大我慢煩惱燒心故,絲毫不滿足於“二地滿地心菩薩”的噱頭,必須要再繼續吹噓自己的“證量”,以到達奪取喇嘛教失信粉絲和喇嘛教利養的目的。 而蕭平實居士,卻毫無威德、神通,對應他自吹的菩薩果位。且,蕭平實于佛教戒律如同“白丁”。愚癡故,複大妄語,自稱是“三地菩薩果”者,是一闡提。如刻人糞為栴檀形。欲求香氣無有是處。 此等言行墮於《百法明門》“癡、慢、不正見”三種“根本煩惱法”境界。為“覆、誑、憍、無慚、無愧、失念、散亂、懈怠、放逸”九種“隨眠煩惱”法之所勝。 十五,萧平实为撸粉2002年自吹是“法王” 王者,當於一國中權力、財富而得自在;法王者,當於一切法而得自在。如: 【我為法王,于法自在。安隱眾生,故現於世。】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二;譬喻品; 【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:“善哉,善哉!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。誠如所言,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,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。迦葉!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,若有所說皆不虛也。】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三;同藥王品; 【已于諸法得自在,是故稽首此法王。】《維摩詰所說經》(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);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;佛國品第一; 如上“法王”一名唯佛可稱。何以故?未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不能於諸法而得自在故。是故,蕭平實、喇嘛教之流妄稱“法王”者,皆大妄語,不知恥也。尚不能於佛教戒律中而得“自在”,何況其餘?! 蕭平實大我慢煩惱燒心故,2002年就出書說自己前世是“法王”。如此,則蕭平實前世已經“大妄語”,是一闡提人,現在又給自己帖上“法王”的標記,這是赤裸裸的擼喇嘛教的粉絲,造文破斥喇嘛教邪淫事實,而欲取代喇嘛教,獲得他們的名利。 蕭平實大我慢煩惱燒心故,2009年,又說做過“法王”,成就是“大妄語”惡業。如他說: [餘此世未曾學密,所知皆由年少時好樂修行之術,而研究修學靜坐、拳法、氣功、道術之知見,以及近年因閱讀《土觀宗派源流》一書之後,於定中及夢中漸漸引出往世在覺囊派中二世任法王時,為掩護所傳如來藏法而隨俗兼傳時輪金剛之印象,故多少知其密意,乃據以注釋之。]《狂密與真密》 [又:餘於書中有時加以批註,令讀者知悉密宗口訣之隱意;然餘此世未曾學密,所知皆由年少時好樂修行之術,而研究修學靜坐、拳法、氣功、道術之知見,以及近年因閱讀《土觀宗派源流》一書之後,於定中及夢中漸漸引出往世在覺囊派中二世任法王時,為掩護所傳如來藏法而隨俗兼傳時輪金剛之印象,…… (本節未完,待續於第二輯中。全部四輯,於西元2002/1/5完稿,2002/2/9淩晨3.30潤飾完竣。)] 《狂密與真密》第一章概說密宗;第一節概說密宗; [那麼關於出家與在家這一回事情,各位要瞭解:出家或者在家,只是一世的表相,一生而已;這一世你在家,也許上一輩子你是出家,無妨是一個大禪師、大法師,不一定啊!我過去生中也曾是大禪師、大法王啊!]A16:《大乘無我觀-悟前與悟後別說》2009繁簡版;回答問題(上);問題三; 時至2011年,這種大妄語在遭很多人呵責、質疑後。蕭平實改口說“可是法王這個名號,我可不敢用”。如下: [我最近常常接到密宗的人寫信來讚歎我是法王菩薩,可是法王這個名號,我可不敢用,我又沒有準備要下地獄。所以我從來不說我是三賢位的某一位,或者是十地的哪一地,我只是就法論法而不講果位。若是不懂的人,我講了也沒有用,他也不會因此而恭敬我;若是已經有證量而能自己判斷的人,我也不必講,他自然懂得不該輕賤我。既然講了沒用,懂的人我也不必講,那我又何必刻意講出來呢?刻意講出所證果位元元的目的,無非是想要別人供養或恭敬;我又不求恭敬與供養,當然也就不必講了。]《楞嚴經講記》第十輯【作者】平實導師【出版日期】2011年9月30日 十六,萧平实未断身见故毫无证量可言 【隨眠煩惱】 依附不舍曰隨,五情暗冥曰眠。謂無明煩惱種子,潛伏第八藏識之中,能生一切妄惑,是名隨眠煩惱也。(五情者,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也。)FROM:【《三藏法數》明·一如等 撰】 一個學習唯識法義的,如果不能背熟《百法明門論》,不能諳熟於百法之間的因果從屬關係,就已經令人很是驚訝了。 一個有修行的唯識宗學人,如果不能覺察隨眠煩惱,在身口意的現行境界,而加以止息,那就是失於觀照,在內觀禪來說名為“失念”。 何況,一個自吹“二地滿地心”菩薩的人,一個自吹證量大於“三地住地心”菩薩的人,一個自吹“法王”的人,竟然不能斷除隨眠煩惱,並且讓睡眠煩惱現行在自己的身口意?! 這除了蕭平實在大妄語以外,根本解釋不通。 隨眠煩惱隨因緣現前時發身口意。如論雲: 【於樂受中有貪隨眠。於苦受中有瞋隨眠。於非苦樂無明隨眠。是名於受所起雜染。雖於樂等所有諸受現前分位。一切未斷煩惱隨眠之所隨眠。然由緣彼各別所行諸纏。生起此後隨眠煩惱隨縛。即名於彼相續隨眠。為欲永害諸隨眠故。熟修梵行。非唯為遣諸纏因緣。】《瑜伽師地論》卷第九十六; 如果斷除“身見”,那麼隨眠煩惱也將永遠斷滅。如經雲: 【譬如大樹拔除根株。枝條葉等無不枯死。如人無首命根等絕。隨眠煩惱亦複如是。若斷身見餘皆永滅。若人能觀諸法無我。能執所執皆永寂滅。】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卷第五百七十;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;第六分平等品第七; 【身見】 謂於五陰中妄計有身,強立主宰,恒起我見,執我、我所,是名身見。(五陰者,色陰、受陰、想陰、行陰、識陰也。執我、我所者,計執一陰為我,餘四陰為我所也。)FROM:【《三藏法數》明·一如等 撰】 如本文第一章中,羅列蕭平實大妄語,煩惱於身口意現行之事實,建立種種論點,舉證佛教經典依據論述可知,蕭平實毫無證量,身見未滅、隨眠煩惱未能止息故。 以“開悟、初地”等,分封“正覺同修會”教徒,令彼等墮入大妄語,毀壞佛教正法,此是三惡道業。 第二章 与佛陀相诤 佛教弟子隨順佛教三藏者,熄滅諸見,不取知見。若執有、執無者皆是與佛相諍,而與佛諍者,皆入邪道,亦非佛子。如經雲: 【舍利弗。我此聖法。皆能降伏一切貪著乃至說有法者。不信樂諸法如實相者。逆佛法者。所以者何。舍利弗。若有眾生說我者。說人者。說眾生者。說斷滅者。說常者。說有者。說無者。說諸法者。說假名者。說邊者。皆違逆佛。與佛共諍。舍利弗。乃至於法少許得者。皆與佛諍。與佛諍者皆入邪道。非我弟子。若非我弟子。即與涅槃共諍。與佛共諍。與法共諍。與僧共諍。】《佛藏經》卷上(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);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;諸法實相品第一; 【阿難,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,在我法中出家修道,或附人體,或自現形,皆言已成正遍知覺,讚歎淫欲,破佛律儀。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,如是邪精魅其心腑,近則九生,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總為魔眷,命終之後必為魔民,失正遍知,墮無間獄。汝今未須先取寂滅,縱得無學,留願入彼末法之中,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眾生,令不著魔,得正知見。我今度汝,已出生死,汝遵佛語,名報佛恩。】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?卷第九》 【迦牟尼佛初傳FL。度阿若憍陳如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。所應度者皆已度訖。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。是時中夜寂然無聲。為諸弟子略說法要。汝等比丘。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。如闇遇明貧人得寶。當知此則是汝大師。若我住世無異此也。】《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(亦名佛遺教經)》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一,萧平实立“邪淫可以证悟”邪说 蕭平實一邊破斥喇嘛教“邪淫成佛”邪見,一邊有建立“邪淫證悟”邪說。如蕭平實誑言: [他們引用《華嚴經、入法界品》的經文作依據,也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大菩薩婆須蜜多的故事。婆須蜜多是一位高級妓女,她所住的宅院是豪宅大院,亭臺樓閣假山水榭,非常豪華;她不隨便接人,如果有人想求佛法就去見她(當然學費一定很昂貴,但是非常划算),有人跟她面對面談話,就可以證悟佛菩提;有的人跟她拉拉手,就可證悟;有的人得要跟她擁抱以後,才能證悟;有的人則必須跟她親吻才能證悟,乃至有的人必須跟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,這已經是下下根人了。 她有這樣的能力,對於一般人來說,她一定是已經證悟的大菩薩;對於各位已經破參明心的人來說,這事兒並不稀奇,已經明心的人都可以做得到,當然我們的每一位親教師更沒問題。]《A13:《甘露法雨》2009繁簡版.CHM》甘露法施; [有些初見道者說:“貪欲是道嘛!瞋恚也是道嘛!所以在貪欲之中既然是道,那不樂就白不樂了。”好吃就吃,男女欲也是一樣,為什麼?他在這裡面也看到真如佛性的運用自如而不受染汙,所以貪欲也是道啊!反正又不影響真如佛性,所以初期可能會有貪欲轉盛的現象。這種人經典上也有記載。但是在悟後的保任過程和修道過程中,他會一步一步去思惟、去觀察,要實證涅盤的時候,道路該怎麼走?]A02: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》2014繁簡版;22 第二篇;第八章 實相念佛(念佛三昧);第三節 實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;第三目 解脫正受; [菩薩如是未斷三界貪嗔煩惱而證菩提,非諸凡愚所知,故名不可思議。]《宗通與說通》第33頁; 如上蕭平實所說名為邪說,非是正解。 (一)诋毁菩萨而有淫欲 婆須蜜多菩薩所證解脫門,名為“離貪際”,義即離貪愛(包括對淫欲的貪愛)解脫門。 如經雲: 【善男子!我唯知此菩薩離貪際解脫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六十八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; 婆須蜜多菩薩,雖化現女人身與眾生同事,實則是令眾生捨棄對於淫欲的貪愛,而眾生也毫無淫欲之樂生起。如經雲: 【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,我為說法,彼聞法已,則離貪欲,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; 若有眾生暫見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歡喜三昧; 若有眾生暫與我語,則離貪欲,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; 若有眾生暫執我手,則離貪欲,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刹三昧; 若有眾生暫升我座,則離貪欲,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; 若有眾生暫觀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; 若有眾生見我頻申,則離貪欲,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; 若有眾生見我目瞬,則離貪欲,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; 若有眾生抱持於我,則離貪欲,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舍離三昧; 若有眾生咂我唇吻,則離貪欲,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。 凡有眾生親近於我,一切皆得住離貪際,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六十八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; 而蕭平實卻罔顧事實,詆毀道“乃至有的人必須跟(婆須蜜多菩薩)她上床以後才能證悟”,這是不善思維所起邪見,是有罪思擇所起邪說,是智者之所訶毀者。何以故? 菩薩雖示現五欲,非實有是事,諸菩薩藏經中廣明。今略舉《大般若經》中經義,用申其義。經雲: 【舍利子,譬如幻師或彼弟子善於幻法,幻作種種五妙欲具,於中自恣共相娛樂。于意雲何?彼幻所作,為有實不?” 舍利子言:“不也,世尊。不也,善逝。” 佛言:“舍利子,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,為欲成熟諸有情故,方便善巧化受五欲,實無是事。然此菩薩摩訶薩於五欲中深生厭患,不為五欲過失所染,以無量門訶毀諸欲: 欲為熾火,燒身心故; 欲為穢惡,染自他故; 欲為魁膾,於去、來、今常為害故; 欲為怨敵,長夜伺求作衰損故; 欲如草炬,欲如苦果,欲如利劍,欲如火聚,欲如毒器,欲如幻惑,欲如暗井,欲如詐親、旃荼羅等。 舍利子,諸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過門訶毀諸欲,既善了知諸欲過失,寧有真實受諸欲事?但為饒益所化有情,方便善巧示受諸欲。” 】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卷第四;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二; (二)淫欲是障道法,非是“证得实相心”处 蕭平實建立邪說道: [因為空性心--法界的實相--遍於十八界十二處中示現,有佛菩提智慧者都可以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,因此而發起般若智。這並不稀奇,八、九年前,在我們出版《禪--悟前與悟後》的書中,就已經講過了。我們在書中也說過,嚴禁會中任何人以淫行來度人明心及見性;]《A13:《甘露法雨》2009繁簡版.CHM》甘露法施; 如上蕭平實所說名為邪說,非是正解。 五欲者是障道法,乃能障礙無上菩提,並沒有“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的佛法。如經雲: 【佛子!菩薩如是持淨戒時,于一日中,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,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——皆於五欲善行方便,端正姝麗傾惑人心——執持種種珍玩之具,欲來惑亂菩薩道意。 爾時,菩薩作如是念:‘此五欲者,是障道法,乃至障礙無上菩提。’是故不生一念欲想,心淨如佛。唯除方便教化眾生,而不舍于一切智心。 佛子!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,寧捨身命,而終不作惱眾生事。菩薩自得見佛已來,未曾心生一念欲想;何況從事,若或從事,無有是處! 爾時,菩薩但作是念:‘一切眾生,於長夜中,想念五欲,趣向五欲,貪著五欲;其心決定耽染沉溺,隨其流轉,不得自在。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,一切眾生住無上戒;住淨戒已,于一切智,心無退轉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入於無餘涅槃。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第十九;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;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; 如上可知,佛教中並沒有通過邪淫令對方達到“證悟”的方法。若有者,菩薩則應思與“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”邪淫,令彼等“見性”。而菩薩並未曾思量,與彼等“天女”邪淫,令彼“證悟”。 反觀蕭平實,卻吹噓“對於各位已經破參明心的人來說,這事(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)兒並不稀奇,已經明心的人都可以做得到,當然我們的每一位親教師更沒問題”——此是大妄語,建立邪見與佛相諍。 何以故?佛教中,三世諸佛皆現出家離欲之相,以標示梵行之法始可解脫輪回。而“正覺同修教”的蕭平實卻鼓吹,彼“破參明心”者,人人都可以“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。這與喇嘛教鼓吹的通過邪淫證“佛、菩薩”果位的邪說驚人一致,也證明蕭平實“破斥”喇嘛教,不過是想“取而代之”,繼承喇嘛教的豐厚名利和粉絲罷了。 (三)唯断淫欲,始堪求于佛果 十方三世諸佛,必須斷除淫欲,方能求佛菩提。如經雲: 【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。如蒸沙石欲其成飯。經百千劫只名熱沙。何以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。汝以淫身求佛妙果。縱得妙悟皆是淫根。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。如來涅槃何路修證。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。于佛菩提斯可希冀。如我此說名為佛說。不如此說即波旬說。】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卷第六;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; 如上可知,世尊明言,必須斷除身、心淫欲,才能有可能成就佛菩提果。是故,佛教終無邪淫成“佛”之邪說、邪見;佛教終無邪淫成就他人“證悟”之邪說、邪見。 唯魔王波旬,宣揚邪淫成“佛”之邪說、邪見; 唯魔王波旬,宣揚邪淫成就他人“證悟”之邪說、邪見; 而“正覺同修教”的“法王”——蕭平實,背棄佛陀教誨,宣揚邪淫助人“證悟”者,名為誹謗三寶,名為愚癡。是故,“正覺同修會”即波旬教,非佛教團體。 複次,邪淫助人“證悟”者,必是魔王言論。何以故? 禪宗各類開悟公案,曾無一例是通過邪淫助人“證悟”者。由此可知“正覺同修教”蕭平實卻鼓吹的“明心見性”,根本不是佛教的“明心見性”,是純屬大妄語,欺騙大眾罷了。 由此可知“正覺同修教”蕭平實卻鼓吹的,彼“破參明心”者,人人都可以“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,純屬大妄語,欺騙大眾罷了。 (四)淫行缘于我执、贪爱 凡男女交媾,起於貪愛,貪愛起,淫心動,發氣血;氣血充,男女二根流出精液。如經雲: 【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。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。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。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。】《楞嚴經》卷第八; 佛陀處處教導眾生,舍離我執,戒斷身心對淫欲等的貪愛。而蕭平實卻欺騙大眾,言:“有佛菩提智慧者都可以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。此是魔說,非是佛教。且邪淫者,退失世間禪定、神通,何況出世間法而能成就?! 五通仙人動淫念尚失神通,豈可誹謗如來未離、斷淫欲?! 五通仙人,若起淫念即失神通。何況“有佛菩提智慧者都可以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?!如經雲: 【如郁陀羅伽仙人。得五神通。飛到國王宮中食。王大夫人如其國法。接足而禮。夫人手觸即失神通。從王求車。乘駕而出還其本處。入林樹間更求五通。一心專至垂得。而樹上有鳥急鳴以亂其意。舍樹至水邊求定。複聞魚鬥動水之聲。此人求禪不得。即生瞋恚。我當盡殺魚鳥。此人久後思惟得定。生非有想非無想處。於彼壽盡。下生作飛狸。殺諸魚鳥。作無量罪墮惡道(出大智論第十七卷)。】《經律異相》卷第三十九(外道仙人部);仙人失通生惡道十; 是故可知,蕭平實說:“有佛菩提智慧者都可以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,是邪見,是與佛諍,非是佛教,名為魔教。 (五)诋毁佛教有“以淫行来度人明心及见性”之法 蕭平實建立邪說道: [因為空性心--法界的實相--遍於十八界十二處中示現,有佛菩提智慧者都可以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,因此而發起般若智。這並不稀奇,八、九年前,在我們出版《禪--悟前與悟後》的書中,就已經講過了。我們在書中也說過,嚴禁會中任何人以淫行來度人明心及見性;]《A13:《甘露法雨》2009繁簡版.CHM》甘露法施; 如上蕭平實所說名為邪說,非是正解。 佛教根本沒有借著邪淫令人“證得實相心”的法。因此,如蕭平實說:“我們在書中也說過,嚴禁會中任何人以淫行來度人明心及見性”,其實際是想說:我蕭平實禁止了,“佛教有借著淫行令人證得實相心”的法。這是詆毀佛經,詆毀三寶,詆毀釋迦摩尼佛。是與佛相諍,名為魔王言論。 且佛教經藏,通五種人說。而戒律唯佛陀一人能制,如文殊、彌勒等大菩薩唯聽受之事,爾蕭平實何人耳?!竟然僭越佛陀,立於虛妄“禁令”?! 如佛教戒律中雲: 【若佛子。自淫教人淫。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。淫因淫緣淫法淫業。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。及非道行淫。而菩薩應生孝順心。救度一切眾生。淨法與人。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。是菩薩波羅夷罪。】《梵網經》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下;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; 由此可知,“正覺同修教”乃是外道團體,非是佛教。借著“嚴禁會中任何人以淫行來度人明心及見性”為名,實則公開詆毀佛教正法,詆毀三寶,是為愚癡,名為誹謗佛法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